近年來,有一些人士呼吁把把普通話改稱國語,對此,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管理司司長姚喜雙近日在人民網訪談時表示,普通話和國語的本質,從語言系統上來講是一致的,只是叫法上不同,我們不在於怎麼叫,而在於它的實質。[詳細]
姚喜雙說,目前我們面臨兩個空間,一個是人際交流的空間,一個是人機交流的空間﹔一個是現實交流的空間,一個是虛擬交流的空間。在虛擬交流空間中,可能什麼話網民都說,怎麼省事怎麼說,這樣就形成了網絡語言。[詳細]
推廣普通話是否會造成“方言消失”?姚喜雙日前在人民網訪談時表示,說普通話和說方言並不矛盾,我們一方面要大力推廣普通話,一方面又要科學保護方言。[詳細]
[直播頁面] [文字實錄] [視頻地址]我們幫沿線國家人民學習漢語,沿線國家幫我們學習他們的語言,發揮各自的優勢,最終實現共贏。”教育部國際合作與交流司司長許濤今天在人民網訪談時表示,“一帶一路”建設,語言特別重要,民心相通首先語言要通。
許濤表示,在語言方面我們確立和突出了互幫互助的概念,目前主要是做了三個方面的工作。一是更加積極地幫助其他國家的人民學習漢語。現在漢語推廣、對外漢語的教學,已經是中國一個很重要的軟實力的組成部分。二是更加積極地謀劃學習非通用語種。2015年,我國派出的非通用語種專業的留學生達到了新高,有939人,已經超過了去年、前年兩年的總和,涉及到33個國家、38種非通用語種。三是更加積極地促進沿線國家的語言互通。[詳細]
[直播頁面] [文字實錄] [視頻地址]日前發布的《全國職業教育工作專項督導報告》透露,我國高等職業教育規模首次突破1000萬。人數達千萬級別意味著什麼?教育部督導辦主任何秀超今天在人民網訪談時表示,這對我們高等職業院校依法依規辦學、提高教育質量、推動特色發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解決好高職學生的就業問題,不僅是衡量我們高職教育辦得好不好的重要標尺,也成為了重要的民生問題。[詳細]
讀了職業教育能不能找到工作,能不能找到滿意的工作?教育部督導辦主任何秀超今天在人民網訪談時表示,目前我國高校畢業生整體的就業壓力依然很大,這其中既面臨總量壓力,又存在結構性矛盾。對於職業教育而言,整體就業水平還是不斷提高的。[詳細]
[直播頁面] [文字實錄]“互聯網+”對教育的影響是非常深刻的。我覺得對教育的影響首先會對教育觀念產生沖擊,對教育思想,同時對辦學形態帶來變化。學習者獲取信息,獲取知識的方式,都會發生很大的變化。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這種互動的方式也會產生變革。應該說會產生很大的變化。我們的信息化是教育現代化的一個基礎和重要組成部分。而且中央要求,以教育信息化帶動教育現代化,就是要用教育信息化變革傳統教育。“互聯網+教育”一定會對整個教育帶來一個新的變化。應該說,這些變化是非常深刻的。
對於農村教師的教學水平,對於他整個專業發展,綜合素質的提高,教育信息化會發揮很大的作用,對提高整個農村學校的教學質量會發揮很大的作用。
[直播頁面] [文字實錄] [視頻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