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传统作业方式,鼓励个性化作业,尝试布置差异性、趣味性、实践性、研究性作业。
及时调整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向“宽”和“活”的方向发展,适应考试内容和方式的变革。通过推进“博物教育”,拓宽知识的广度。
教育综合改革的关键词是资源开放和学科链接。学校加强校内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语文、美术、历史、生物、劳技、数学等学科课堂教学走出课堂,走进韩美林艺术馆、植物园、博物馆、图书馆、瓷画苑,走进自然,让学生学习鲜活的知识技能。
在初一开设《科技与试验》校本课程,由物理、化学、生物教师共同上课。
顺应考试科目、分值和内容的调整,关注重点学科,加强学生阅读习惯和能力以及语言实践运用能力的培养。语文学科开设国学课程,举行朗诵比赛、讲故事比赛。英语学科每周设专门时间练习听力,组织学生英语互助小组、圣诞节演情景剧、收看英文电影等。
4.构建博物教育课程体系,培养现代博物少年
课程是实现学校办学理念,推进学校特色建设的载体和手段。我校在严格执行和有效实施国家和地方课程的基础上,根据本校实际,努力构建由国家、地方、校本组成“博物教育”课程体系,积极开发校本课程,为学生提供了更好的发展空间,优化了学校的课程文化,深化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升了学校的教育品质。
目前,我校开发的校本课程共三类三十多门:博爱厚德类的包括育才伴我成长、国学等课程;博学笃行类包括航模制作、生活与地理、种植等课程;博艺尚美类包括儿童线描画、国画、艺术点亮生活等课程。
围绕“博物教育”,学校每年都要开展体育、艺术、科技等丰富多彩的教育实践活动。如:我们组织学生走进北京科技馆——感受魅力科学,走进生存岛——进行拓展训练,走进北京国际图书城,开展“体验印刷术” 、“穿越时空的旅行”、“少儿读物精品推介会”等实践活动。
学校建有“育才书画苑”,美术教师发挥自身优势,开设校本课程,课程内容设置有儿童画、书法、趣味水墨、素描练习、色彩创作、版画体验、综合材料手工制作等。目前,书画苑共展出了师生作品五百余幅,其中包括儿童画、国画、素描、水粉、版画、油画等作品。在老师的精心培育下,300余名同学在美术上获得区级以上奖励,其中徐佳琪同学的国画作品获国家级金奖;杨春雨同学的国画作品参加了中韩、中泰国际交流,并荣获金奖;杨麒麟、张泽润、付田震等二十余名同学的作品获北京市一等奖。
5.科研引领,打造博物教育魅力课堂
(1)学校推行集体备课制度,建立集体备课手册,坚持教师个人研究和集体研究相结合的备课模式,发挥集体智慧,提高备课质量。
(2)围绕“学生主体参与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研究”、“班本一体,学困生学习预警策略的研究”等市区级课题,开展课堂教学研究。
(3)探索课堂“五环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实效。即激趣展标、自学质疑、合作解疑、梳理归纳、达标测评。
我校集体备课的开展、科研课题的研究、教学模式的推进,促进了学校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快乐的小木匠
6.探索多元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多元发展
小学借助综合素质评价手册、中学借助综合评价电子平台,利用“教育教学清单”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奖励(班主任、学科教师、学生制定目标 ,每月分小组评价,自评、互评相结合)。我校通州区综合素质评价基地校,市里做典型发言。下一步设想以北京市的综合素质评价为基础,构建具有我校特色的多元化、发展性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多元活泼发展。
三、取得的成绩
几分耕耘,几分收获。近年来,学校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春风中一路前行,各级领导评价高、老百姓口碑好。学校先后获得“全国教科研优秀实验校”、“全国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先进单位”、“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建设先进单位”、“北京市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先进单位”、“北京市中小学艺术教育特色校”、“北京市中小学科技教育示范校”、“北京市模范职工之家”、“通州区师德建设先进单位”、“通州区初三毕业班工作先进校”、“通州区小学办学特色优秀校”、“通州区创建学习型学校先进单位”、“通州区廉洁教育示范单位”、“通州区教育系统‘十二五’干训基地”、“通州区素质教育综合评价优秀校”等荣誉。学校干部师生良好的精神面貌、优良的教育教学质量和初见端倪的办学特色受到各级领导的高度评价和当地百姓的广泛称赞。家长自发向学校赠送锦旗,上书:“厚德育人,真爱无痕”、“放心的教师,满意的学校”。
今后我们将沿着“常规工作讲规范,重点工作创业绩,特色工作出亮点”的工作思路,不断开拓奋进,努力把学校建设成家长满意的优质学校,孩子成长的幸福乐园,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上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