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教育>>本网原创
人民网>>教育>>正文

为阅读留个家 读书日带您看不同时代的读书记忆

赵英梓

2015年04月23日08:02  来源:人民网-教育频道  手机看新闻

前人读书治学,多有做笔记的习惯,学问也常常从笔记本中得来。顾颉刚先生一生治学,60余年积累笔记近百册,共四五百万言。钱锺书读书也爱做笔记,据杨绛所言,他的笔记本“从铁箱、木箱、纸箱,以至麻袋、枕套里出出进进”。从毛笔的圈圈点点、勾勾画画,到钢笔的边看边画、图多字少,再到用mind map软件勾勒电子笔记,各个时代的读书笔记,各有各的精彩——今天,你做读书笔记了吗?

毛泽东的读书笔记

读书箴言:“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

笔记特点:逐字逐句用毛笔标上圈、点、单杠、双杠、叉等符号。

在读书时代,毛泽东身边经常带着两本子:“讲堂录”和“读书录”。讲堂录里记载的多是老师上课的课堂笔记,在其中重要的部分都做了重点标注。读书录大多是在自修时完成的,里面抄录了全篇文章或一些精彩的段落。

在毛泽东读过的书上常常能发现各种各样的符号,这些符号代表了毛泽东对书中内容的褒贬见解。他在读德国鲍尔生写的《伦理学原理》时,逐字逐句用毛笔标上圈、点、单杠、双杠、叉等符号。文章如果写得好,他就划圈,哪一句写得好,就划哪一句,全文写得好,就在标题上划圈。谢静宜在回忆毛主席的读书生活就提到过“三个圈”的故事。她回忆道:“开始我不明白,琢磨以后我曾问他,‘主席,是不是划一个圈的您认为比较好,两个圈的很好,三个圈的特别好呢?’他微笑着点头表示同意。”

下一页
(责编:赵英梓、林露)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