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关注:高校大型仪器“沉睡”之惑 (图)【4】

2014年12月22日09:10    来源:中国教育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关注:高校大型仪器“沉睡”之惑 (图)

  怎样解决高校大型仪器闲置问题

  在许晶看来,美国高校在高效使用和科学管理大型仪器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等就是其中典范。

  许晶将原因总结为五点,一是美国政府部门制定了具有导向性的政策法规,减少资金滥用,促进开放共享,同时给予高校资金等物质支持;二是美国高校在大型仪器使用和管理中,得到了企业等社会组织的支持与合作,企业和高校保持信息的流畅与沟通,为大型仪器研发、功能开发和使用提供基础;三是美国高校根据客观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建立不同的管理模式,实现科学化管理;四是美国重视大型仪器使用和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拥有数量、素质都合理的人才队伍;五是美国高校利用网络技术手段,方便用户查找、使用,为大型仪器共享提供了技术基础。

  许晶建议说,我国高校要科学管理大型仪器,首先应树立并实现全员管理理念,即管理人员负责对仪器的全生命周期过程进行计划、管控和调节,科学地安排仪器使用;操作人员通过研习操作方法,开发拓展仪器功能,获得理想的实验结果;后勤人员需要按照仪器状况和使用频率,定期检查仪器运行环境和主动排查仪器故障,分析总结原因,减少仪器故障等事件发生;管理人员、操作人员和后勤人员在工作中,有效沟通协调、互相配合。

  “而要实现全员管理,就要探索建立以人为管理对象的制度体系,以及以物为管理对象的制度体系。”许晶介绍说,以人为管理对象的制度体系包括各项奖惩制度和培训制度等。在现有基础上,高校应该结合大型仪器的使用情况建立适度的激励制度,保证实验室队伍的稳定与高水平。以大型仪器为管理对象的制度包括购置论证、共享管理、日常管理和检修制度等。在经费预算中将设备购置、使用和维护结合起来,建立长效机制,缓解日益增加的运行、维护和维修压力。

  “同时要加强过程管理,减少资源浪费。”许晶建议高校购置大型仪器前要进行长期合理规划。首先学校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专业建设的要求和学科发展的需要,对大型仪器的需求进行梳理,统一规划大型仪器购置的内容。其次依据学校的规划方案,设备主管部门结合绩效评价结果,对全校存量大型仪器进行分类统计,将购置计划中提出的同一类型仪器进行协调和归并,既要保证教学和科研的顺利进行,又要有效避免重复购置,保证资金有效利用。

  彭刚也建议高校在购买大型仪器时,要以实验教学实际需求为依据,改变下属学院“只管买,不管用”的现状,逐步建立以学校投入为主、学院投入为辅的校院二级经费投入机制。严格执行实验室项目建设制度,坚持立项论证、统筹规划、专家评议、严格验收和效益评价。表彰投资效益显著的学院,并在新申报的建设项目中优先考虑;限期整改未达到预期目标的学院,并减少其下一年的经费额度。做好“从严立项、过程监控、追踪问效、确保质量”的投资效益管理保障。

  为充分发挥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中的作用,提高设备利用率和效益,彭刚建议高校要以网络技术发展为契机,建设大型仪器共享平台,共享平台实行“有偿服务,科学定价,统一收费,合理分配”的管理运行机制,鼓励各单位在保证学校教学、科研工作正常进行的前提下,积极开展对外服务,在实现学校内部各个学院间共享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同时,逐渐依托校园网络实现同省份、同城市不同高校间的设备共享共用。

  彭刚具体建议说,共享平台依托校园网,将所能够共享的各种设备信息公布到网上,包括仪器设备的技术参数、使用信息、设备分布、主要功能等,从而利用现有网络技术和实验教学管理优势,建立一套符合高校实验教学运行模式的“课时制”共享平台,把全天开放时间以一堂教学课程的45分钟为一个基本时间段,划分成若干时间段进行全天候的开放共享,申请人员根据需要在可选择的时间段内进行申请,先到先用。

  “共享平台也需要一系列制度保障。”许晶认为,大型仪器共享共用的管理模式是在满足学校教学科研需求的前提下,进行专家论证、集中采购、进入共享管理体系、公开仪器信息、接受使用预约、实行有偿使用,最后进行科学评价。而这需要以下制度予以保障:首先完善共享平台日常管理制度,制定大型仪器专人管理制度,加强日常管理,建立档案管理;其次是建立定期考核制度,对使用和管理人员任务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进行全面化考核;再其次是建设共享与共用制度,实行有偿使用制度,推进财务报告制度。

  “最后就是要强化队伍建设,提升管理素质。”许晶建议将科研队伍吸收到大型仪器的使用和管理工作队伍中,从而改变大型仪器的条块分割状态。更重要的是,要在校内外招聘高水平的技术人员,聘期内给予他们较高待遇,让他们安心地完成仪器管理和维护,认真做好开放服务工作。同时,高校要对大型仪器管理和技术人员加强专业知识、操作技能、管理知识等方面的培训。(记者 刘盾 汪瑞林)

  【链接】

  高校科研设备“家底”知多少

  10月27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意见》。

  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提出,要从健全国家创新体系、提高全社会创新能力的高度,通过深化改革和制度创新,把公共财政投资形成的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让它们更好地为科技创新服务、为社会服务。推进这项改革要细化公开有关实施操作办法,加强统筹协调,一些探索性较强的问题可先试点。

  此次《意见》中所指的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主要包括四个部分:大型科学装置、科学仪器中心、科学仪器服务单元和单台(套)价值50万元以上的科学仪器设备等。截至2013年底,全国共有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近9万台(套),其中高校和科研院所中的大型科学仪器设备总量54918台(套),原值总计780.2亿元。

(来源:中国教育报)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