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教育>>本网原创

妈妈爸爸日记:“小海龟”妈妈的烦恼

2014年12月12日14:58    来源:现代教育报    手机看新闻

编者按:每个孩子都是一颗花的种子,而妈妈就是这颗种子的守护神,细心地呵护自己的花,陪着他(她)沐浴阳光风雨。成长中,妈妈、爸爸记录着点点滴滴,有幸福有烦恼,但他们都相信自己的小种子,总有一天会灿烂绽放、绚烂无比。人民网教育频道推出《妈妈爸爸日记》专栏,欢迎您投稿一起分享育儿心得。

刚从美国回来,我们有点措手不及

和众多从美国回香港居住的“小海龟”一样,我们7岁的儿子冬冬进入了香港的新加坡国际学校。说起来这个决定有些草率,我们并不太了解这所学校的教学风格,只知道这是由新加坡教育部在香港设立的学校,教学大纲、考试要求、升学体系都与新加坡国内保持一致,在香港颇有口碑。我们猜测孩子在美国待的时间长了,对香港本地传统学校的模式不太适应,因此希望孩子进入“国际学校”后能有一个宽松的环境。

眼看第一个学期就要结束,一天下午四点整,我和先生按照约定时间,准时来到教室,参加学期末家长会。教室里安静整洁,不再有平日孩子们的喧闹;教室外,家长们安静有序地在座位上轮候。三位主要任课老师一字排开,面带微笑地迎接家长。桌子上,摆着冬冬的成绩报告单。

“这是年级的最高分,这是年级的最低分,这是平均分。还有,您孩子的分数。”还没来得及礼貌的寒暄,班主任何老师先递上了一张铺满数字的小字条,我的大脑马上进入了数学运算状态,并快速判断出自己儿子的成绩排名。

“我已经给儿子报了5个培训班,尽管他才2岁半。”当我听到班主任何老师这句话时,不禁吓了一跳,“没有办法啊,我知道自己班上头几名的学生,都是这样花钱花力气拼出来的。正是因为我太了解这些,才不得不这样做。”何老师一脸无奈。

和老师的会面,也就短短15分钟时间。可从教室出来,我们夫妻俩的额头上就渗出了汗水。这个场景,对新加坡的学生和家长来说并不陌生。但对于从美国刚回来不久的我们,还是有点措手不及。

从学校拿来的成绩排名触动了我们内心的紧张情绪。我没有想到,一间国际学校,也有考试成绩排名,这种无形的激烈竞争,和传统的本地学校,又有什么区别?看来仅凭“国际学校”这几个字就想涵盖新加坡教育理念的做法实在过于简单了。世界经合组织在2009年的报告显示,新加坡学生的阅读、数学及科学三项测试成绩分别位列全球第三名、第二名和第三名,可见新加坡学生的学业压力之大。

孩子无法找到自信,我们压力很大

补习,补习。这是香港本地学校的学生们习以为常的生活内容,从幼儿园到高中,无一例外。但令我们始料不及的是,自己的孩子身在国际学校,竟然也必须加入这个队伍。自从那次家长会后,冬冬放学以后出现在小区游乐场的次数明显减少了。为了把学习成绩提高到在班上达到“说得过去”的水平,放学后也参加了数学和英文补习班,中文则由我自己代劳,在家做额外的补充练习。至于学校的游泳课也要额外“加餐”,上学期冬冬的游泳课只得了一个C,这个成绩,好像让冬冬对自己的运动能力也产生了怀疑。

孩子在学习上的吃力让我和冬冬爸开始怀疑,儿子进香港新加坡国际学校是不是个错误?和其他入校前就已经“十项全能”的孩子不同,冬冬在美国一直处于放养状态。入学后的一段时间,他无法在自己的同伴中找到自信,作为他的父母,我们也承受了不少压力。

如今,冬冬已经9岁了,是四年级的学生。从对学校的一无所知,到重新了解,重新适应,但这个艰难的过程并没有结束,“按冬冬的情况,成绩能上升到中等,已经不容易了,”班主任何老师说,“一个班20多个孩子,个个都很出色。要想进入前几名,付出也是超乎想象的。”

“冬冬已经很优秀了,我们不需要他是前几名,我们需要他有正常的生活和快乐。”我先生毫不犹豫地对何老师说。可这个“需要”如何才能实现?曾经有一段时间,我和先生商量,要么转学,要么考虑再搬家回美国,让冬冬在美国读书。但去了美国之后,冬冬的问题就能解决吗?

美国华人朋友的话让我们陷入思考

一次与美国华人朋友的通话,又让我们重新陷入了思考。和冬冬同龄的晓丽出生在美国,并随父母在美国居住。本想和晓丽妈打听一下美国小学的情况,得到的答案却令我意外:在美国的晓丽,每天也在各种课外班中忙得团团转。下午三点放学以后的时间被中文、数学、游泳等各种课外班挤占,周末还有舞蹈和绘画等。

“女儿学校没有考试,更没有排名。每天就是玩儿,闲得让我们发慌。如果没有额外的补习,我们担心,女儿在学业上和别的华人小孩差距越来越大,”晓丽妈说,“从国内来美国读书的孩子,学习成绩好,中文不用说了,英文也都不错。相比之下,我们落后了一大截。”

和晓丽一样,美国当地的很多华人孩子也早早地进入了备战状态。为了进入好的中学,向顶尖大学冲刺,孩子们参加各类课后补习班或才艺班已是相当普遍的现象。凡是当地好的中小学学区住宅,都会有不少中国人的身影。在加州那些排名最好的学校里,满眼都是黑头发黄皮肤讲英文的小孩子,有时候都很难分辨,自己到底是在亚洲还是在美国。

此刻,摆在我们面前的,仿佛就是两盘菜,一盘中餐,一盘西餐。我们必须选择。答案也似乎毫无悬念:中餐与西餐,没有哪一个更好,只有哪一个更合自己的胃口。

记得美国“虎妈”蔡美儿的出现,曾引发了关于教育模式的激烈讨论。作为一个华裔背景的美国人,蔡美儿为自己的女儿们选择了严格保守的中式教育。她对女儿近乎疯狂的苛刻管教,招致了不少人的批评。其实,蔡美儿所做的,和中国很多父母亲一样,就是在孩子们小的时候,开始帮助他们准备能适应未来生活挑战的技能。她希望通过这种传统的中国教育方式,让女儿们获得一种自信的力量。

经过一番思考,我们决定,让冬冬继续留在原来的学校。 

投稿邮箱:zhaoyingzi@people.cn

妈妈爸爸日记:

 

(责编:熊旭、林露)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