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教育局:系非法办学望申请资质
除了满腔热情,私塾堂主们不得不面对一个问题:租房办学,是否合法?回忆起这十年,既没有得到官方的明文认可,也没有被勒令取缔,张中和承认私塾的身份一直尴尬,不过他又显得非常自信:“我们只安心想教书,难道有错?法律规定了国家和家长有义务为适龄孩子提供教育,但没规定提供何种教育和在哪个地方接受教育。”
深圳罗湖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告诉羊城晚报记者,十年来,教育局从未收到过私塾堂主们的办学申请,按照现行教育法规,只能定性为“非法办学”。“我们并没有去强制取缔它,主要得有举报,但得由当地街道办执法大队去执行(取缔)。另一方面其实我们鼓励他们以类似培训机构的名义来申请办学资质和备案。”该教育局方面称。
记者体验
13岁背20万字中文经典 巨额学费远超公办学校
10月中旬,羊城晚报记者在深圳梧桐山体验了两所学校的教学方式。鹿鸣学堂和蒙正学堂(现名得谦学堂),分别是读经村规模最大和最早的两家私塾。如今都已经发展成为寄宿制的读经学堂,堂主负责传授心法,外聘老师负责具体教学。
读经村房屋密集,类似于城中村,但甚为干净整洁。游走在小巷中,这个只有2.1平方公里的山麓自然村,流水潺潺,植被葱郁,大大小小30多家读经学堂、私塾散落在村里的一幢幢民房之中。每天清早,孩童们稚嫩的读书声,会顺户飘出来响彻小巷。
村内的私塾大多采取学费议价制度,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家长商议学费,每年学费在4.5万元至10万元之间,远远超过公办学校的学费。
鹿鸣学堂目前有80多个学生,鼎盛时期有超过120个孩子,20多个老师。“对老师的学历没有门槛,我们主要看他是否有国学情怀,以及奉献精神。”鹿鸣学堂一名老师称。读经老师这个群体,教练、文员、画师都有,他们大都学历不一、专业各异,但是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能在私塾授课的唯一要求就是热爱中国传统文化。
鹿鸣学堂在校负责人赵凯是来自四川的一名公务员,接触到国学后他从四川泸州辞职,赴深圳加入到私塾。赵凯介绍,所有老师在加盟私塾后,要经过为期三个月的读经教育培训阶段,由堂主孟丹梅传授心法,然后这些老师再去带班教学。老师的教学方式主要以领读四书五经为主。
入读鹿鸣学堂的学生,私塾会对他们进行分班,年龄跨度为2至3岁。教学内容上主要诵读四书五经,此外还要诵读莎士比亚的英文原著,或者重复学习英文电影,这些都由专门聘请的英文老师负责。按照考核标准,背完10万字的英文经典和20万字的中文经典,读经的学生即可送到更高层次的书院上学。何时完成这两个考核指标?私塾的定位为13岁左右。
对于离开了私塾的黎晋陵和他读经的同伴而言,他们没有完成这个考核任务,因没有天天温习,如今也记不起多少古文经典了。黎晋陵反观过去,觉得转身离去并不后悔。
对话
全球读经推广人王财贵:“家长对教育有各自的追求”
羊城晚报:作为全球读经运动的推广人,深圳读经村乃至全国很多私塾创办人都是你的追随者,“读经教育”的核心内容和理念是什么?
王财贵:说到理念,我们就是想给孩子提供一种合乎人性的教育,什么是合乎人性的?我认为经典之所以是经典,不是任何人可以规定的,是因为它蕴藏了天地之心、修齐之道、治平之方、文学之美,所以虽然历经了数千年,仍有它的传承价值。我认为儿童读经是合乎人性、合乎教育理念的。儿童满13岁以前是记忆最好的时候,能充分利用这个记忆的黄金时期把经典背诵在心,将来定会开发他们的人性和智慧,成为一个具有中华民族灵魂的有德有才的人。
我要特别指出一点:读经固然不是“一切”,但读经在我看来可以作为一种基础的教育,一个孩子读几年经,可以为一切学习打下基础。
羊城晚报:像深圳这样的读经私塾或书院,据统计大陆有近3000家。有舆论认为提倡读经是复古,根本没有必要,你怎么看?民间读经教育将来会发展成什么样?
王财贵:读经私塾是不是有那么多家,我存疑。目前我所倡导的读经私塾,其教学内容与方法,虽然不全然是复古,但确实有点像是古代的私塾。有些人总是喜欢贴标签,觉得一说到复古就是落伍、有害。西方近代化的转折点是文艺复兴。文艺复兴就是复古,是复古希腊古罗马的“古”。西方人复古你就称赞,中国人复古你就讥笑?
凡是古代的就反对,这样一竿子打翻,是不公平的。让读经教育“重归体制”,让所有的孩子多多少少都能读到一些经典,是我的最高理想。在现代化的社会里,私塾,不管如何提倡,总是少数人的事,家长们是想好了,比较过了,才让孩子参加的,舆论不必太紧张。
羊城晚报:深圳读经村已发展十年,你如何评价读经教育,这会是一场读经运动吗?
王财贵:“读经运动”——运动两个字不能随便喊。当然,我也不是想做一个什么运动。我只是认为读经在教育的理论上是教育的本然,在民族的传统上是民族的责任。它是个理性的回归,不是个驱赶民众的运动。不过,读经教育,不是国家体制,不是世界潮流,所以选择读经,完全是很个别的,别看深圳读经村似乎很兴盛,其实,以人口的比例,全国读经的孩子不到万分之一。
现在倒有所谓“国学热”,似乎很火,其实都是新闻效应而已。实际上你去学校里看,有多少人在教国学?纵使有许多学校推展《弟子规》,它跟读经类似,对学生对社会已经有相当好的影响,但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读经。
羊城晚报:采访中看到目前确实有部分学生,选择离开私塾回归体制教育。回到体制他们面临着识字、其他常识教育等问题,也正在补课。有舆论认为这是读经造成的恶果,你怎么看?
王财贵:这种看法我觉得很不公平,也很短视。应该普遍调查一下,大部分的家长还认为私塾的孩子识字量超过一般水平呢。
至于“常识”问题,更不能只用体制的标准,将读经的孩子和体制内的孩子放到一起比较。我们应该看得长远一点,在10年之后或者20年之后,人们再回过头来看看,谁走得更远?我们要看孩子的综合学习能力和最终的结果。那些转身回归体制的读经儿童,刚开始换环境,肯定有一个过渡期和转换适应期,这是很正常的现象。
羊城晚报:目前的读经私塾和学堂,例如深圳读经村,既没有教育部门的合法认可,也没有被强制取缔关闭,身份一直很尴尬。你认为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有出路吗?
王财贵:得承认,这不是我们所能做的,也只能是期待立法认可。法规总有法规的局限性和滞后性,但我们希望法规尽量要与时俱进,国家能不能出台涉及民间教育尤其是私塾的法规,让私塾教育有存在的空间?
事实上,我们并不反对义务教育,只是认为家长对于教育有各自的追求。
梧桐书院(蔡孟曹创办)无邪班(7岁前)作息及课程表
上午
6:30 起床、穿衣、叠被、洗漱
7:00—7:20 晨练《平甩功》
8:00—10:10 中文读经
(中途休息十分钟)
10:20—11:30 英文读经
11:30—11:50 蹲起200
下午
14:10—16:20 中文读经
(中途休息十分钟)
16:20—17:40 户外体育活动
(雨天观赏经典视频、名画、建筑、风景等)
17:40—18:20 洗澡、整理内务
晚上
19:00—20:00 中文读经
20:00—20:50 复习经典或看画册,读字帖
20:50—21:10 洗漱
21:10 就寝
本报发起的调查显示:超七成大学生不满高等教育
10月20日至24日,羊城晚报联合腾讯QQ平台发起了对于体制内高等教育满意度情况的问卷调查,此次调查专门定向向全国大学生Q友投放,回收3396份有效问卷。
调查结果显示,47.4%的受访学生对自己的大学满意或基本满意,认为能够提高自我价值。剩余52%左右的大学生觉得读大学是为了混文凭,浪费青春,根本学不到东西。对自己专业课程设置及师资力量不满意的受访人数超过五成。
1.8%的学生对于我国高等教育成果十分肯定;23.5%的学生认为是公平选拔人才的有效途径;对高等教育持负面看法的大学生占受访人群的74.7%,其中46.3%的学生认为高等教育是为了赚钱而不是育人。
38.8%的学生认为大部分老师对于教学工作还是比较负责任的,“‘叫兽’只是极少数”;39%的学生认为“大部分老师只是随波逐流,职称、评估、赚钱等事比教学更重要,谈不上师德”。
上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