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对“依兰教师索礼谩骂学生”一事进行了通报。通报指出,教师节期间,该校34名教师接受学生赠送的茶叶、水杯、剃须刀、篮球、服装等各种礼品合计价值4084元,人均120.12元。通报对相关人员给予了不同处分,其中冯超群被撤销教师资格,并清除出教师队伍。(9月24日人民网)
读罢,让人称快。然而有一点值得注意,这里涉及的受礼数额比较小,可是,对当事教师的惩罚却十分严厉,甚至是毫不留情。因此,有人不禁要问,数额这么小,何必搞得如此兴师动众。其实,不然。教师索礼,其带来的恶劣影响远不是如此简单。
表面上看,好像每位老师收受的礼品数额并不大,从法律上来说,也构不成犯罪。根据目前我国相关司法的解释,教师、医生等非国家工作人员,如果收受额度超过5000元就涉嫌受贿罪。显然,这里单从数额来看,还远远达不到受贿的程度。然而,从教师这一职业特点来看,其影响却是十分恶劣的。由于教师特殊的角色,决定了为人师者应是德为人先,行为世范。因此,对教师的道德要求,要比一般人要高。教师不但传承文明,传授知识,更是在塑造学生的思想道德,正因为如此教师才被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因此,一旦师德出现问题,影响的不仅仅是教师队伍的形象,更会危及孩子们健康心灵的成长。让他们小小年纪就学会“送礼”、“行贿”,甚而走上邪路。
同时,我们不禁要问:一个师德低下的教师又怎能培养出道德高尚的学生呢?又怎么能承担起培养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接班人的神圣使命。因此,对于师德出现问题的教师,必须采取零容忍,坚决清理出教师队伍。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目标。然而,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关键要看教师的师德素质和业务水平。若教师师德败坏,品行不端,只顾索取,不讲奉献,那怎么能让我们的人民满意呢?
可见,索礼的数额虽小,可是对学生来说,对于整个教师群体来讲,却是影响深远的。因为我们的对象是一群天真、纯洁的“孩子”,你在他们身上播什么“种子”,今后他们就可能发什么“芽”。所以,教师要特别注意自己的形象,不断提升师德水平。因为,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给学生以深层次的、潜移默化的影响,都可能会影响其一生。
对此,古人常告诫我们,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对于教师而言,更是如此。千万不要自以为是地认为礼物又不贵,收点又何妨?要知道,很多事情都是积小成大,从微至著,为一恶以至于万恶。更不要理所应当地认为学生“孝敬”老师,乃是天经地义。尊师重教的确是我们的传统,程门立雪也的确树立了尊师的先范,但这些都不是“索礼”的理由。
近年来,国务院、教育部一再发文,要求“把师德建设作为考评学校工作和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对教师实行师德表现一票否决制。”如2012年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2013年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建立健全中小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再到2014年,教育部出台的《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严禁教师违规收受学生及家长礼品礼金等行为的规定》等文件,这些文件都对师德师风提出了硬性规定和刚性要求。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北师大师生座谈时,也专门讲到对道德败坏、贪赃枉法的“害群之马”,要坚决清除出教师队伍,并依法进行惩处,对侵害学生的行为必须零容忍。
可以说,教育主管部门一向对师德高度重视,从未松懈过。然而,有些个别老师却无视这些政策法规,肆意妄为,一再触碰“师德红线”。因此,对于这些师德败坏者决不能手软,要坚决果断地“亮剑”,以儆效尤。惟其如此,才能净化教师队伍。
(作者为哲学博士、教育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