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教育

自由办学才能消除超级中学

2014年09月02日07:32    来源:中国青年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自由办学才能消除超级中学

  前不久,教育部通报了上半年发现的5起教育乱收费典型问题,超级中学衡水中学因违反“三限”政策招生在列。有舆论解读,这传递出教育部门治理超级中学的信息。

  舆论对消除超级中学的急切期盼可见一斑,但这次通报,只是教育部治理乱收费的常规工作,从中看不出要治理超级中学的迹象。近年来,针对越演越烈的超级中学现象,不少人把对超级中学的治理,寄望于政府部门出台严格的办学规范,甚至还有专家提出,对于超级中学,北大、清华应明确规定招收该校毕业生数的比例,这些建议很令人解气,可能实施吗?北大、清华在集中录取制度中,根本没有招生自主权,考生只要填报了这些学校、达到录取分数,北大、清华不录取就是违规。另外,在一省之内,高考报名已经取消户籍限制(不在户籍所在县市报考),学校录取可能看学生毕业中学吗?看毕业中学,不是身份歧视吗?

  超级中学现象当然要治理,但治理超级中学的思路,不是强化政府管理,而应该让所有中学自由办学,通过自由办学,形成中学多元办学,给学生更大的选择空间,才能防止一校独大。

  目前的超级中学现象,恰恰是在政府“规范”办学环境中产生的。人们可能很不解,为何近年来政府部门在强调规范办学,包括限制招生地区、要求中学不得补课、不得进行升学率攀比,可超级中学在各省市都雨后春笋般出现。这些超级中学可在全省范围内招生,大多实行封闭或者半封闭式管理,最后占据了北大、清华在全省的过半甚至绝大多数名额。

  有人认为这是政府没有严格规范办学所致。

  一方面,在政府权力缺乏监督的背景下,权力很有可能被滥用,甚至出现权力寻租,而且当权力寻租所得利益又和政府的政绩是一致时,就更容易出问题。像规范办学,有的地方政府就给某些学校招生开绿灯,甚至下发文件只准某所(或某几所)学校在全省范围内招生,其他学校一律不得招生。政府部门对此的解释是,这些学校推行创新人才选拔试点。这种试点,其实是给这几所学校优先招生的机会,让他们在招生时处于垄断地位。这令其他学校高度不满,但政府部门却不理睬。吊诡的是,当这几所学校的学生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时,地方政府会将这作为教改的政绩——你看,创新人才培养改革是成功的,这些学校选拔的人才都进了北大、清华。

  我国很多省市的超级中学,有不少得益于政府部门的政策支持——跨区域全省招生,被称为是自主招生改革;学校进行高强度教学,是创新人才培养改革,反之,其他学校在超级中学的挤占下艰难发展。很多中学于是很不服气:如果我们也获得一样的招生政策,或者他们也和我们一样招生,谁比谁好还说不定。

  另一方面,政府的规范办学监督貌似严格,但学校总打擦边球,有的学校根本不顾各种禁令,该怎么做还是怎么做,而这种“胆大”,所获得的收益,在现实中越来越明显,严守规则的却“吃亏”。在此情况下,所谓的规范办学,就是猫鼠游戏,年年喊规范,但不规范的比比皆是。

  对于我国基础教育来说,两大问题最关键。一是升学评价制度单一,用单一的分数标准选拔学生。二是学校没有自由办学空间,无法自主办学。在分数评价体系不变的情况下,很多人建议政府强化规范办学来遏制基础教育的应试教育倾向,可这却导致教育行政化更为严重,政府的政策对一校生存、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实不管升学评价体系变不变,政府都应该给学校充分的办学自主权,让每所学校自主办学、自由竞争,对于非义务的高中教育来说更应如此。国家教育发展规划纲要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对此都有明确规定,即管办评分离,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对于民办高中来说,学校怎样招生,由其董事会决定;对于公办高中来说,学校怎样招生,应该由举办者、举办者同级立法机构成员代表、校长、教师代表、家长代表、社会人士代表共同组成学校理事会,由理事会决定招生范围,同时监督学校办学,包括财务信息公开,保障学生的权利,而不是简单由政府决定。在美国,公立高中很少招收国际生,因为其理事会认为公立高中资源首先应该给本地居民,而在加拿大,公立高中招收国际生,却是一项基本工作,因为学区认为这有利于高中的国际化和多元办学。

  也就是说,政府部门的教育政策对所有学校都是一致平等的,每所学校自由竞争,办学的定位由学校自主决定,在自由竞争的环境中,政府只负责依法监管学校依法办学,至于学校如何办,与政府部门无关。如果由所有学校自由竞争,我国高中会办出自己的特色,以特色来吸引学生,至少不会存在一校独大的情况。美国的高中,有把升名校作为目标的(多为私立学校),也有对学生要求宽松、强调自由的,还有对学生进行军事化管理、教学的,这满足的是不同受教育者的需要,显然不是靠政策规定、政府直接介入办学办出来的。在我国,如果一个省内,既有严格管理、以升名校为目标的学校,又有学生自由发展空间的学校,让每个学生自由选择,教育也就从单一走向多元,这才是健康科学的教育生态。(熊丙奇)

(责编:贺迎春、熊旭)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