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家长不该偏袒小的
浙江省家庭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棣云感叹,如今因为“妒忌”弟弟妹妹,趁大人不在时捏打咒骂,甚至扼杀在襁褓中的事件听起来危言耸听,但生活中还为数不少。
“不管是否生二胎,在第一个孩子出生时,就要让孩子学会分享,明白分享并不会让自己失去什么,而是得到了快乐。”朱棣云说,比如给孩子一包饼干,不要让孩子一个人全部吃掉,而是拿一些分给在座的亲戚朋友,或者去敲敲邻居家的门,分给别的小朋友一起品尝美味。
懂得分享的孩子,在爸爸妈妈有了第二个小宝宝的时候,并不会感到自己的爱是被“夺”去的,而是拿来与弟弟妹妹分享的,自己的爱并不会减少。
“有了二孩后,应该多夸夸大孩子,比如表扬他能自己动手吃饭自己穿衣,非常好,是弟弟妹妹的榜样。”朱棣云说。比如给小宝宝换尿不湿,大孩子站在一边看,妈妈就可以半开玩笑地说:“你看弟弟妹妹还要尿裤子,羞羞的,你就比他能干,你能帮妈妈一起照顾弟弟妹妹吗?”父母经常告诉大孩子,他是弟弟妹妹学习的榜样,久而久之,大孩子就会把带好小宝宝作为自己的一项使命,学着大人一起照顾孩子了。
另外,朱棣云要提醒家长的是,在两个孩子闹矛盾时,家长总是叮嘱大的要“让”小的,这样做很容易引发大孩子的不满,“大孩子可能会想,我也是小孩子,凭什么要让呢?”
其实家长不该直接跟孩子说谦让,而是告诉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给小宝宝喂饭的时候,家长可以拉着大孩子说:“你小的时候也要喂饭呢,一直要喂到3岁,比弟弟妹妹时间还长,弟弟妹妹现在还不会自己吃饭,我们一起教他好吗?”
【延伸】
龙应台的亲历故事:别忘记夸赞大孩子
台湾知名作家龙应台,也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在她的《孩子你慢慢来》中有一节“葛格和底笛”讲的就是两个孩子的故事。
在处理两个孩子之间的关系时,除了父母的教养,周围的人对孩子们的态度也很重要。如果你即将登门去看朋友家里的小宝宝,龙应台亲历的故事或许会给你带来一点启发。
在龙应台的大儿子安安四岁时,家里终于迎来了第二个小生命,为了让大孩子接受弟弟的存在,龙应台做了很多准备。
临近临盆时,龙应台让安安贴着她的大肚子听听里面小生命的声音,并告诉他:里面那个小家伙出来时,会给安安带来一份礼物。果然,在弟弟飞飞出生时,母亲给安安买了一辆会翻筋斗的越野跑车,“安安觉得,这婴儿虽然哭声大得吓人,可是挺讲信用的,还可以忍受。”
但接下来的一件事,让龙应台有些担心,亲友邻居听说了小宝宝的诞生,都要提着礼物来看望,这会不会让安安感到被冷落了呢?
随后龙应台发现,但凡养过两个孩子以上的父母,来做客时都带了两份礼物,其中一份要给大孩子。当他们踏进门时,并不着急去看小宝宝,而是先寻找大儿子安安,把礼物递到他手里,并且郑重其事地对他说:“今天是来看新宝宝的,可是安安是老大,安安更重要。我先给你礼物,然后才去看弟弟,你同意吗?”在他们夸赞小宝宝时,也不忘记提一句大孩子:“我觉得还是老大比较漂亮,你说呢?”
而其他的访客一进门,就会着急问:“小宝宝在哪里?”丝毫忘了给他们开门的,是那个他们之前认识的,个子刚到他们胯部的大儿子安安。客人们对小宝宝用尽了一切的赞美,而大儿子独自站在台阶处,看着客人们对小宝宝亲亲抱抱,无所事事却又闷闷不乐。
等到客人们走后,委屈的安安对着镜子左照右照,“妈妈,我的睫毛不长吗?我的头发不软吗?我的手不可爱吗?”(记者 郑司琪)
上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