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辽宁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

2014年07月28日08:27    来源:中国教育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辽宁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

2012年,辽宁以省委、省政府名义下发文件,将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提升为全社会共同责任。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后,健身娱乐、兴趣小组、社会实践让学生们快乐生动起来。

沈阳师范大学附属学校高一学生李梁烁从小喜欢乐器,但上初中之后,双休日都被补课占用,再也没碰过心爱的单簧管。“现在好了,课余时间都归自己支配,终于能做自己喜欢的事了!”如今双休日在家,李梁硕吹完单簧管,再练一会儿学校统一教的葫芦丝,觉得好开心,学习也变得轻松起来。

其实,辽宁省380多万中小学生都是规范办学行为、减轻学生负担的受益者。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后,健身娱乐、兴趣小组、社会实践让学生们快乐生动起来。

省级统筹 政府主导

多年实践证明,减负是一场牵动社会神经的改革,没有一系列配套政策和措施的保障很难实现。2012年2月,辽宁以省委、省政府名义下发文件,将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提升为全社会共同责任。随后,省教育、监察、纠风部门联手就中小学生在校集中学习时间与作业量、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和收费行为、公办普通高中按“三限”政策招收择校生、教辅材料“一科一辅”等12个方面问题做出规定。

小学走读生在校不超过6小时、初中不超过7小时、高中不超过8小时,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小学中高年级、初中和高中学生每天书面家庭作业总量分别控制在1小时、1.5小时、2小时以内……用“红头文件”对学生作息时间和作业量做如此详细的规定,充分表明辽宁省委、省政府“规学减负”的态度和决心。

连续3年,辽宁都将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作为对各市政府绩效考评指标和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省教育厅陆续召开各市教育局长座谈会、全省高中校长会,与全省139所示范性普通高中签订责任状,统一思想认识。同时,各地教育行政部门也将“规学减负”精神传达到每所学校每名教师和每名学生家长。

时至今日,辽宁省实施专项治理行动已进入第三个年头,令人担心的“干打雷不下雨”、“水过地皮湿”等现象没有出现。相反,全省上下联动,一以贯之。今年,辽宁省将通过随机抽查和暗访等途径,对3000所中小学校实行网上动态监测。

整体推进 标本兼治

沈阳市是省会城市,全省“规学减负”看沈阳。与其他省会城市一样,沈阳在职教师补课问题也比较突出。这成为沈阳规范办学行为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沈阳市将每年寒暑假作为专项治理在职教师违规补课的重点时段。对触碰“红线”的校长或教师,立即处理。据统计,仅2013年,全市就出动检查人员1113人次,查实20余名违规教师,分别给予行政记过、解聘等处分。

辽宁省较早地实行了小学划片就近入学、初中对口直升的招生政策。近两年,全省中小学校又开始全面实施阳光分班、合理排座,使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更加公平。按照全省统一要求,省示范性普通高中、省重点高中都要将招生名额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目前,全省普通高中指标到校平均比例达到90%,锦州、营口、阜新、辽阳、盘锦等5市达到100%。

按照有关文件要求,全省14个市都对初中升学考试、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以外的统一考试进行了清理和规范,考试科目和考试次数得到严格控制。沈阳市降低了中招考试难度,通过采取学业考试、实践能力考查、综合素质评价等措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大连市将规范招生入学工作纳入对县级政府的综合评估,市政府教育督导室每年下达区域择校控制指标,并针对热点校下达学校控制指标,对县级政府进行监督问责。

目前,全省各市都在积极营造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从2012年起,辽宁有34所高校在周末向中小学生开放学校图书馆、体育馆、博物馆、植物园等场馆和活动设施。

强化监督 严肃问责

对于违规办学行为,辽宁省一律严肃处理。一直以高考升学率高而闻名的本溪市高级中学,在2012年12月6日因炒作高考成绩受到全省通报批评。截至2013年底,辽宁省共查处通报了125起违规办学案例,取缔非法和违规非学历办学点校429家。

辽宁省还将规范办学行为和学业负担监测列入基础教育强县(市、区)建设、教育督导、学校考核和行风评议的指标体系,对各地在规范办学行为中出现的负面影响较大的违规事件,在基础教育强县(市、区)建设评估中,实行“一票否决”。各市也将治理义务教育择校乱收费及规范中小学教辅材料使用管理纳入对各县(市、区)工作考核项目,签订责任状。

辽宁省教育厅在全省确定60所省级监测点校,876所市级重点监督学校,实行规范办学月报周报制度。不定期地组织多部门联合开展规范办学专项整治活动。教育行政部门则通过分阶段专门督查、随机抽查、暗访等形式,不断加强教育行政执法,强化执法监督。

规范办学行为工作越来越赢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辽宁省相关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与去年相比,群众对教育行风问题的举报数量同比下降20%,社会满意度不断提高。(记者 刘玉)

(责编:唐超男(实习生)、熊旭)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