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教育>>追寻红色记忆——首都大学生记者团山西行

邂逅老人郭花儿

2014年07月17日13:11        手机看新闻

老人在街边杵着拐杖静静地坐着,双手血管突起,带着斑驳的褐黑色的老年斑。岁月已经在她消瘦的面颊上刻画出深刻的沟壑皱纹,眸目深邃明亮,透露着饱经风霜后的安乐与慈祥。上前与老人打招呼,她大大方方欣然接纳了我们的问候。

老人说话带着浓浓的武乡口音,但吐字仍旧清晰。她腼腆温和地介绍自己的名字为“郭花儿”,并满含笑意地用手势示意大家——她今年已经94岁啦!“我是亲眼见过日本鬼子的,每次有扫荡的时候就和全村人一起躲到山洞里,日本鬼子很残忍,把我叔叔的肚子都给刺烂了。”郭花儿老人的老伴曾经参加八路军并在某一次作战中肺部受伤。退伍回来之后,一直耕田种地度日。现在她的衣食住行由政府全包,“我现在还能给自己做饭哩!”

看着老人沧桑的面孔,在这短暂而充实的交流中,我突然意识到,我所了解的中国近现代史,何尝不是那些年她的亲身经历。这些对于我来说不论生动还是生硬甚至有时需要死记硬背的教科书上的知识点,对于她来说,却是用生命的一切书写的人生。从上世纪二十年代呱呱坠地,老人走过了近一个世纪的风风雨雨,今日我们信手拈来的中国共产党诞生、抗日战争、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等等一系列具代表性的事件,对于老人就是一路走来的生活点滴。时至今日说起过去的事,老人表现更多的是从容与平静,或者多多少少带些从艰苦岁月走来后的自豪感,然而这些朴素话语背后那个时代的沉重的痛感,我们终究难以深刻体会。

每个人的痛楚与悲伤在自己身上都深刻到了心底,而在这忙碌不止的大千世界与奔流不息的时间长河中却均卑微到了尘埃。有的人能被历史记住,而更多的人是随着岁月流逝泯于沉寂。所以如果当有人执意要问起的时候,就像郭花儿老人一样,姑且淡然地讲一讲,仅此而已。

想到这,自己对个体的生命更多一份崇敬与尊重。历史不仅是由大事年表构成的,更是由芸芸众生谱写的。

老人穿着干干净净,银亮色的头发梳理地整整齐齐,走近会闻到一股清淡的皂香。她还佩戴着两只精致的耳环,似乎闪烁着曾经几度坎坷终趋于安乐的似水年华。我打笑道说,奶奶您年轻的时候肯定是村花。

奶奶笑着抚着我的肩膀说,好闺女,好闺女……(北京大学 刘镇杰)

(责编:杨晨(实习生)、熊旭)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