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质疑声从未间断——燕京学堂是否会成北大"特区"?【2】

2014年07月11日07:17    来源:光明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质疑声从未间断——燕京学堂是否会成北大"特区"?

  焦点2:学科设置是否科学?

  【质疑】

  对燕京学堂的第二个质疑是中国学的学科性质与设置的科学性。按照之前公布的方案,学堂将开设一年制的中国学硕士项目,包含“哲学与宗教”“历史与考古”“语言、文学与文化”“经济与管理”“法律与制度”“公共政策”6个方面的课程体系,主要以英文讲授,部分课程仍会使用中文。2015年9月,计划第一届学生入校,其中包括65名海外学生、35名大陆学生,学生将获得全额奖学金。在教师的配置方面,从北大现有教师中联合聘任30人,从国内外公开招聘“杰出学者”20人,并邀请“国际顶尖访问教授”20人。

  对这一方案,持质疑态度的师生意见主要是:一年制能否培养出中国学人才?他们认为,一年时间,绝大多数精通汉语的中国学生都不一定够,对于外国留学生来说更不可能。以英文授课的中国学,是不是不太符合中国学的内涵?

  【回应】

  对于外国学生在一年这么短的时间内如何对中国文化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刘伟表示:“年限只是一个条件,重要的是内容和标准。时间是一个要求,保证学习质量最重要的是内容。牛津剑桥本科是三年,一个学期两个月,这也是一种模式。从另一个角度,北大本科四年,有不少同学获得双学位,怎么衡量年限?现在加紧推动3+2和3+1项目,本科硕士都在做,质量都有保证。另外,说到语言,我们也不能等着外国学子学习好了中文才能学习中国文化与文明。据了解,朴槿惠所读的是冯友兰先生在美国讲学期间用英文写作的《中国哲学简史》,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刘伟介绍说,燕京学堂在国际高校中获得了良好的回应。校长王恩哥上个月到牛津大学访问,见到了罗德奖学金的执行方罗德学院的负责人,他们对燕京学堂的理念十分认可,并且愿意进一步探索和北京大学合作的可能性。

  一方是师生的质疑,一方是校方的坚持,围绕燕京学堂的讨论在北大还会继续下去,但这种对话的开始,对中国大学而言,何尝不有其特殊的意义呢?(本报记者 王庆环)

上一页
(责编:郝孟佳、熊旭)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