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救网瘾孩子之前,先“救救家长”

2014年07月08日08:14    来源:新京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救网瘾孩子之前,先“救救家长”

   父母的责任自是不容回避的,但一个普通的父母,如何能对网瘾这样的“新病症”有相对科学的认知,如何能辨认合法存在的机构内部的暴力与不堪?

   一命刚逝,一命半死。人们还没从19岁的玲玲惨死在郑州搏强戒网瘾学校的悲剧中缓过神来,媒体又报道,云南曲靖一名13岁男孩在当地相同的戒网瘾场所,因为偷吃了教官的一块饼干,被吊在单杠上,导致8根手指缺血性坏死,惨剧再次上演。戒网瘾学校,再次用暴力摧残的形式,向社会展现了类似魔鬼集中营场所不可告人的恐惧。

   很多人谴责孩子的父母,不该将自己的教育责任,花几个钱就撂给地狱般的戒网瘾机构。但是,按照存在就是合理的逻辑,这些合法存在的机构,如果真能为沉湎于网络而不能自拔的孩子创造改头换面的奇迹,那么,这些看似不负责的父母,他们所选择的教育方式,本身不是主观的错误。悲剧面前,他们同样是戒网瘾机构实施非法手段的受害者。

   在学术界对网瘾是不是病还没有统一认知的情况下,中国的戒网瘾机构早在很多年前就开起了连锁店。对于沉湎网络的孩子,究竟有没有一套科学的矫正方式,至今没有共识,对于集中营式的封闭管理,当然就容易生发病态的依赖。这种对于孩子接受强制教育的信赖与痴迷,既有着棍棒之下出孝子的千年传统思维影响,又有着对长期以来“改造成人”这种特殊教育手段的认同,于是,这个只讲矫正效果、不顾人性尊严的强制教育,便很容易和家长迫切的需求,达成一拍即合的效果。

   此前整出人命的郑州搏强戒网瘾学校,7年前就以10万元的注册资本,将“收容管制”生意做得红红火火。这家自称以“特色关爱教育为理念”、以“生活体验的心灵感悟为形式”的强制教育机构,事实上7年来教育部门对他们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一概不知情。结果证明,他们的特色,其实就是对肉体的暴力和人性的摧残,孩子们体验的不是生活,而是生命。

   出了人命,用10万元合法注册的搏强戒网瘾学校说注销就注销了;把人罚残,云南这家“焕然一新”戒网瘾机构,将赔偿的金额增加到10万元了。这时候你才知道,所谓的合法机构,其实只是一个拿着合法的经营执照行使非法暴力手段的盈利机构。

   父母的责任自是不容回避的,但一个普通的父母,如何能对网瘾这样的“新病症”有相对科学的认知,如何能辨认合法存在的机构内部的暴力与不堪?简单指责是不够的,向家长普及对网络的认知,以监管消除暴力学校的灰色生存空间,显然更迫切。

   □刘雪松(媒体人)

(责编:郝孟佳、熊旭)

相关专题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