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庄村全村“家道”仍在修改中
仇庄村,通州最南的一个村庄,相传建于明朝,由一位姓仇的人家建村。昨日下午,雨后的仇庄村主路上人烟稀少,道路两旁的墙上挂着多块“中华传统美德篇”宣传牌,另有一面墙上写着“爱妻爱子爱家庭,无视交规等于零”。
大道两旁住着仇庄村229户、16个姓氏人家,最近村民们有些忙,忙着追寻“家训”、制订“家规”。不久的将来,村里统一的“家道”也将一并出炉。按照仇庄村党支部书记王书信的设想,这些家训将由这一代村民开始代代相传,不仅“家道”必须裱在各家各户的墙上,过年时各家春联也将写上家训。
目前10户“试点”订家规
未来推及全村229户
在王书信的办公桌上,十几张A4纸上打印着“苏家”、“王家”、“高家”、“仇家”、“刘家”等十户人家的家规。王书信介绍说,这是他们从4月开始推行的一个重大活动,让每家每户根据自家的家风特色,定出家训和家规,并由现在开始作为“立家之宝”代代相传。“家训”,也将作为仇庄村管理村民、改善村风的一个手段,这一活动将持续推行3年,直至大范围建立起家规,并起到效果。
从已拟好家训的十户人家来看,家训内容不外乎是“孝悌”、“忠厚”、“勤俭”、“踏实”等基本内容,不少人家的家训雷同。王书记家也早早地拟好了家训,家训是四个词,“恕”、“正心”、“诚”、“善”;具体家规是:“学而不厌,积学储宝;诲人不倦,善行天下;诗礼传家,文质彬彬……”王书记说,他们家的家规是他和另外两个哥哥商量好的,立完家规,他立马给儿子传了一个短信,告知他今后这就是王家的家规。
仇庄村目前约有229户的人家,第一批被要求立家规的是10户家风良好的优质家庭。据村干部介绍,这10户人家算是“试点”家庭,也是他们的“顶层设计”,等这些家庭立家规探讨成熟后,将由60个村代表负责起全村200余户的“家规”建设,一个代表负责4户人家。
家规怎么定?仇庄村要求每户村民说出自己家族发生过的故事,根据家风特色拟定最适合自家的一套内容,包括“家风”、“家训”和“家规”。除了自拟之外,村委会也会帮大家把把关,还邀请了中华儒学会理事徐继福担任顾问。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一户立家规的例子:“有个弟弟,他帮哥哥娶了六次老婆,他哥哥的第一个老婆去世了,后面几个老婆又相继跑了,但是这个弟弟一直努力帮他哥哥找老婆,还花了不少钱。这家的家训商量后就定作‘兄友弟恭’。”
立家规为更好管理村民
违背家风或将全村通报
2011年仇庄村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据村民们反映,十几年前,这个村比较乱,换了书记之后,村里十多年来一直主打“孝文化”,每年的腊月还办了一个村里最具特色的“老人节”,走访每户老人送关怀。
王书信说,虽然仇庄村已经成为一个文明村,但矛盾也不少,有时他一天要去三家调解内部矛盾,赡养问题、各家说三道四的问题等等。一旦矛盾闹大了,村民往往就去村委会反映,请求书记帮他们调解。“社会上出现的许多问题往往都源于家教,所以传统的家风很重要,几代人若一直传承下去就会产生很大的作用。”
仇庄村的几位村干部都十分坚信家训、家规未来可以起到很好的“民事调解”作用。顾问徐继福正和他们共同修订最终版的全村“家道”,这一份家道包含孝道、老人道等全方面的内容。书记说等制订完毕后要精美制作,发到每户家里,裱在墙上。至于每家每户自己的一纸家规,目前的设计是用毛笔写在宣纸上,写成两份,一份由自家珍藏以便代代相传,另一份将由村史馆保留。每逢过节时,各家要把家训写在春联上。
各家家规如何制约村民们的行为?王书信说,这是他们正在探讨的重点,也是一大难点,即如何让家规最大地发挥作用,不让它变成一纸空文。“我想的是多做、多评、多挂牌、多受益。”他说,虽然还没完全确定方案,各家的家训也还差“具体惩戒”这一部分内容,但他们的最大目的是让好家风带动差家风。他说,用农村土话说是“照顾‘好人’,经营‘小人’”。他们将定期做评比,如评出“礼仪人家”、“书香人家”、“善良人家”等等,若哪家问题大、口碑差,还将在全村进行广播通报批评,“就和酒店评星级一样,各家各户以后也会被评星级”。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