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2014高考北京卷政治难度变化及题型变化详解

2014年06月08日21:33        手机看新闻

今年政治考题难度变化

首先,难度变化:相比较于2013年高考,题目难度有所上升,而难度与2012年基本持平。

第二,难题所占的比重其实并不是很高,控制在20%以内。这两个信息,我们应该如何解读?首先,我们要澄清一下,传言中一些失实的部分,之前同学或多或少的听到,在未来高考中试题难度会下降。从这次考试中可以看出高考难度并没有下降,事实上我们对于高考政策解读的时候,也要注意这个观点。之前在考试的变化中,我们提到语文、数学、英语、地理的难度有所降低,在之前的政策中我们看到过这么一句话,人文内容在考试中所占的比重有所上升,而这样的内容直接影响的是我们的政治和历史。

从这次考试中我们可以看到,从题目的难度来看对于2015年高考我们的备考有什么样的指导?

首先,题目的难度低,比较有利于平时成绩在中等或者以上的学生应考。我们在学校总能看到这样,往往年级第一却不是高考成绩最好的同学。一方面原因就是由于题目难度的变化,如果难度低,反而并不利于高分考生的发挥,反而适合中分考生或者说艺考生同学的发挥。

从当前题目难度来看,未来高考的趋势比较适合于中等偏上甚至高分考生的发挥,这样我们的区分度会更大。在我看来,这种题目难度应该会成为未来考试主要的趋势。

今天政治考题题型变化

题型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两个领域。一个是考点变化,另外一个是命题思路的变化。

第一,考点变化:现在在密切的联系实际。怎么叫密切联系实际?之前备考同学总有一个习惯性的思路,拿历年真题做比较,这个方法可能适用于其他的学科,但是对于高考政治而言,这个方法并不适用。因为高考政治每年考察内容背景材料一定是有时政范围的,它一定是前一年四月份到第二年三月份期间所发生的事情。也就是说超出这个范围的内容,并不会在考试中出现。我们做过的历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在考试中不可能再重复的出现。有同学可能会认为考点的内容应该是一致的,记住,在高考政治这门学科里有一个特点,考试中我们的教材可能每年都会做出适当的微调,甚至有可能像2013年做出重大调整,这是因为我们时政变化了,这也体现出我们高考政治备考最重要的原则,与时俱进。

我们真正应该把握的题目是哪些题目?咱们同学如果为了验证我的观点,你可以去尝试搜索一下在今年新课标地区使用的高考模拟题以及今年北京地区使用的一模二模模拟题。在这里面中,今年考试中很多材料都在这里出现。比如在今年丰台和朝阳一模里出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比如说在今年全国所有新课标地区几乎都考到非常重要的考点,就是社会主义经济市场体制改革里的开放民营资本进入垄断行业。这些内容只可能在当年的时政材料背景中出现,第一个你要看到变化趋势是密切联系实际。

第二个,命题思路发生了变化。主要表现在更加注重命题逻辑。什么叫逻辑?以往我们同学在答题的时候,发现这个题目材料中出现某一个关键词,总会联想到自己背过的知识点,想当然直接把这个知识放到答案中。在平时模拟题中这种情况你也并没有拿到满分,因为它的命题逻辑和你的模板内容可能是对不上的。咱们同学拿到今年模拟题的时候发现,在今年很多模拟题尤其是主观题的阅卷标准中增加了水平分的设置,这个占2分,它到底是什么东西?以往我们在看到题目参考答案的时候,我们觉得参考答案应该是所有的知识点累计在一起的分值,就是这道题目的总分,但是今年会发现模拟题里面总分除了知识点分之外是有额外的水平分的,要求你思路清晰、逻辑明确,什么叫逻辑明确?这道题既然问的是原因,那么你应该回答的是原因,问的是措施你要回答的是措施,问的是体现你要回答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如果你把原因安装到措施里边,把措施安装到原因上边,首先你的水平分消失了。咱们同学试想一下,如果你的整个逻辑都是错的,你的内容可能完整、准确的对应到这道题目吗?这是不可能的。

从今年的考试题中,你也会发现命题人在刻意的强调命题逻辑的问题。比如说在今年的第39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块,首先它问你材料中行为主体的行为是如何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很明显,这一点考察的是一个典型的体现类主观题特征。他想让你在材料中看到主体采取的行为如何对应上这个知识点的,这是非常严格的答题逻辑。你需要归纳材料信息,对应教材知识点。并且后边设问逻辑更加明确,请你谈谈对于这个问题的认识。谈谈认识类主观题,是我们之前强调过的,这一类题目叫做综合题。对于这一类题目我们说过你要对于材料的性质进行判断,你要判断它的材料是否是正面,如果是正面材料你要说明材料体现了哪些观点,并且你要说这给我们作为个人的启示,从哪儿看出对个人启示,材料中说请你从知行合一方面回答问题,知行合一谁可以做到?只有作为个人,我们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饯行者,我们如何来做?这样来看的话,题目的设问逻辑非常清晰,你的答案内容应该从两个部分来组织。首先材料体现的内容,其次我们应该采取的行为。

所以只有这样来做的话,你的逻辑分才可以拿得到,换言之,如果这道题问的是措施类主观题如何做答?首先要看到题目中主体是谁,是单主体还是多主体,题目中目的单一的还是复合的目的?作为原因类主观题,我们要考虑材料中课题是否能发挥自身的功能和作用,是否是积极正面的课题所以会不会有客观原因?作为行为主体有没有采取行为的必要性、重要性和意义?作为影响类主观题你是否能够看到题目中它可能会产生的影响有哪些?并且你能不能从材料中提取出这个线索的线头,并且由线头推导出每一步内容。你能否从材料中找到行为主体到底采取了哪些具体行为,这些行为是如何体现经济、政治、文化及哲学道理的。所以对于命题逻辑这一块,考试中更加注重,咱们同学也应该更加重视。

(来源:新东方在线 作者:马宇轩)

(责编:李京阳(实习生)、熊旭)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