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上老师声情并茂的讲授,如何才能不给人矫揉造作之感?声、光、电等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使用,如何才能不给人喧宾夺主之嫌?什么样的课才不是假语文课,而是一堂属于语文的语文课?多年来,有关语文课应该如何教的讨论始终未曾歇止。近日,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提出了“真语文”理念,强调让“语文教学回归传统,找回本真”,更是让这一话题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为此,本报记者专访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听他谈对当前语文教学现状的思考。
记者:您如何评价当前的语文教学现状,哪些现象您认为是需要警惕甚至矫正的?
王旭明:语文教学作为母语教学,不仅是一门教育课程,同时也是传达一个国家与民族文化取向和精神品质的课程。但由于语文课程内容的丰富性和广泛性,很多人对语文课的认识有偏差。语文课上,语文老师做了非语文范畴的内容,如讲麦苗跟谷穗的区别、讲大象的身体结构、讲各种自然现象等等。在这样的语文课上,什么都有,就是没有语文。语文课上应该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千万别让语文教学变得时髦却虚伪。
记者:您觉得产生这种现象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
王旭明: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社会层面的、教育层面的,有教师自身素质和水平的原因,也有个别领导和教研部门的误导。
有些基层教育官员去学校调研往往喜欢听语文课,并且喜欢评语文课。但他们的一些个人喜好非但没有促进语文教学,反而误导了老师们。为了迎合这些听课者,执教者绞尽脑汁、翻新花样,不断改变教学策略和方法,刻意追求课堂的“新、奇、特”。有些老师平时也懂得怎样教好常态的语文课,然而一到公开课,一有领导来听课,就本末倒置,忽视了课堂上的学生,只关注听课者的反应和评价,没有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主体,没有让课堂体现“真读、真说、真写、真对话”。
记者:您倡导语文教学应回归传统,找回本真,那么您认为什么样的课才是真正的语文课?
王旭明: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叫语文?平常说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到纸面上叫书面语言。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真语文强调回归传统,找回本真。
一是重视培养学生自然、健康的表达习惯。举个例子,我特别反对学生拿腔拿调地朗诵。朗诵艺术是另外一个概念,那是个别学生的业余爱好,语文课不是朗诵艺术课。二是重视培养学生创新、创造的思维方式。我听过很多公开课,老师对学生太要求整齐划一了,齐刷刷地起立坐下,齐刷刷地回答,齐刷刷地鼓掌……这在一定程度上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语文老师观念要开放些,心胸再宽广些。要允许学生犯错,更要允许学生跟别人不同,这样才是真正以学生为主体,以语言文字为工具,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批判思维和发散思维,不拘一格培养人才。三是重视培养学生的人格品质。语文老师要有社会责任,要有崇高的使命,那就是要思考培养什么样的人。语文课绝不仅仅只是背诵字、词、句、段,更不是把学生培养成会考试的机器。语文要以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培养学生独立创造的人格特征,要以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立德树人”作为语文教育的根本任务。
记者:据我了解,您非常关注学校语文教育,并一直呼吁各级教育部门领导重视学校语文教育。从前段时间一些省市出台的中高考改革方案来看,不少地方降低了英语比重,提高了语文分值。对此,您有何感受?
王旭明:说到这点我是喜忧参半,既高兴又担忧。高兴的是在经过一段时间摸索后,我们终于认识到母语教育或学校语文教育的重要,终于在考试中以提高语文分数、降低外语权重和更适合学生需要的形式测试外语了。担忧的是,我对目前我国学校语文教育现状及前景不是很乐观,因为当下学校语文教育需改进和完善的地方还很多,无论教师和教材,还是教学与评价。在语文教学依然存在许多误区的情况下,一味强调提高语文分数,很可能适得其反。因此,我特别呼吁语文学界同仁抓住这难得的机遇,老老实实按照语文规律办事,真情真意向语文界前辈学习,真教语文,教真语文,教好语文。
《 人民日报 》( 2014年05月29日 17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