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奈之举中的“防逃课神器”
实行席卡实名上课,除了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另一个初衷是为了保证课堂出勤率。苏大物理学部的张振华老师说,这样的学生席卡由学部统一制作,课前由班长统一分发,每位同学找到合适的座位后,要把自己的席卡放在课桌上。同时,班长会将请假之外未到同学的席卡放置在前排,这样迟到旷课的同学就一目了然了。此举不仅缩减了老师上课点名的时间,而且有效提高了上课出勤率。据上课老师反映,席卡课堂试行首日,“效果极好,出勤爆满”。
“以前我还敢偶尔逃逃课,特别是不喜欢的课,自觉偶尔不来也没事。但现在不行了,有了席卡之后必须要来上课,否则老师一看席卡就知道我没来。”光伏班的同学小陈说,现在不仅不敢逃课了,而且听课都比以前认真,生怕走神被老师当场点名提问。
有网友评论说,在当今大学校园里,逃课已成为较普遍的现象,有时甚至一堂课听讲学生寥寥,有偿代课、花钱雇人替自己上课都不是什么稀奇事。“上课实名制”确是一项防止学生逃课、保证课堂出勤的利器乃至神器。
事实上,为了应对大学生频频逃课、手法翻新的现状,各地高校在传统点名法之外,也纷纷推出新招:南京某高校在今年推出360度拍照查缺;四川大学教授则发明了“刷脸软件”;济南一高校则用指纹机对上课学生进行考勤……狠抓出勤率似乎成了高校管理者们“无奈之举中的有效之举”。沙丹丹说:“席卡制课堂在一定程度上‘堵’住了学生逃课的路。让他们亲自来上课,在课堂上多学点儿东西,这也是出于对他们负责的考虑。”
倒逼教师上好课
有了“实名制”,出勤率明显提高了,但现在的课堂真能把学生留住吗?
苏大物理师范专业的田洋同学对记者说,有些同学逃课,是感觉课堂“没意思”。田洋说,很多科目的考试很容易通过,只要在期末考试前给出重点,背一背,即使平时不去上课,对成绩的影响也很小。“有些课程内容枯燥,实用性不强,理论艰涩难懂,老师讲课敷衍,课堂气氛沉闷。”
“对于课堂教学的问题,应该从‘教’与‘学’两个方面来考量,而关键在于‘教’。”苏州大学物理学部的陈康老师向记者介绍了一个有趣的现象:越是名教授、精品课,就越不需要点名,有的学校甚至曝出过学生为听名师讲座挤破报告厅大门的新闻。“原因无他,正所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如果教师的教学能力不够,平庸无聊又缺乏新意,就会大大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高校应该做的,就是要把课堂搞活,增强大学课堂的吸引力。”
那么,大学课堂如何牢牢“拴”住学生的心呢?有专家指出,首先要改变教师评价机制,把课堂教学质量纳入到教师评价标准中来,教师职称评审必须先过“教学关”;其次是在学生给教师授课的评价方面有更多尝试,开发适合不同学科类别和课程组织形式的评价指标。“最重要的是,大学老师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多采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唯有如此,我们的大学课堂才能以学识引人、以师德化人,学生才能打心眼里想上课、盼着上课。”(本报记者 苏 雁 本报通讯员 江尧瑞)
上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