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教育>>留学频道_教育频道_人民网_最权威的留学信息>>独家报道>>留学生杂志

新西兰的打工旅行:二手店的一手体验【2】

2014年04月22日11:32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二手店的一手体验

普通的鞋2纽币一双,品牌好的新鞋5纽币一双。对中国女顾客来说,鞋号普遍偏大,而且设计陈旧,但论皮质,放中国淘宝上也是可以卖高价的vintage。

有一天,我一如往常地站在收银台前结账。一位30多岁的男子,把车停在店门口,手里拎着一个大包,匆匆进来放下就走了。打开一看,是十五件在我看来几乎没差别的男士衬衫,质量很好,而且非常新。

曾有捐赠者告诉我,一想到捐赠的旧衣服能帮助到穷的或者需要它的人,就让他们感觉良好。

没多久,走进来一个看起来特别落魄的男子,也就30多岁。戴着斜纹的帽子,一身棕黑,皮肤也黝黑,应该是毛利人(新西兰土著)。他直奔内衣区,选了两条男士内裤,然后到收银台哀求似地问我多少钱,我回答说5毛一条,他希望5毛两条,很快就成交了。作为志愿者,不仅有定价议价权利,还被告知如果遇到穷人,可以适当减免费用,甚至可以邀请到工作人员间请他们喝杯咖啡。

店里的很多顾客都看起来像穷人。每周政府发津贴的日子,店里的生意就尤为好。他们不仅购买看起来时髦的衣服裙子,还买二手的文胸、口红、化妆品、项链、孩子5钮币一大包的衣服、床单被罩、锅碗……总之,这一天一定是他们“血拼”的日子。购物篮里塞满了东西,像不要钱似的。不过确实如此,即使买了一大箩筐,也不超过10钮币。他们虽然看起来穷,但非常有素质,总是耐心地排队,对你微笑,非常快乐的样子,很难不被他们那种简单知足的幸福模样所感染。二手店的存在确实让他们也活得耀眼丰润。

每天快下班前,都能看见附近一家印度菜餐馆的老板娘,她每天都打扮得花枝招展,风一般地进店,又总是挑最贵的东西,超过10钮币一件的,还买各种零碎小东西,说是装饰餐厅。但我也听过在那餐馆打工的朋友说,老板每天看到老婆买回一堆旧货就狮吼:“你为什么每天都买一堆垃圾回家?!”但显然,老板娘仍然每天坚持“例行公事”。

karen说,“以前的顾客多是穷人,因为他们买不起新品。现在,大多数顾客并不是没有消费能力,而是有这样的文化,他们喜欢环保,更享受淘宝,享受还价。”

店内当然不乏中国顾客。比如隔壁茶餐厅的中国老板娘,没有天天驾到,也至少是一天隔一天地串门。她总能嗅出是否来了新货,而且关注的都是些较贵的装饰品,尤其喜欢中式的古董。她也向我表示过后悔,不应该买那么多回家,但看见便宜的好东西还是忍不住。她当时就在纠结是否要买一个中式酒瓶。当我问她,如果国内有二手店她是否会逛时,她毫不犹豫地回答说不会。在这边她放心的是——“老外捐之前都会洗干净,在中国就怕买到死人的东西,晦气。“那你那个瓶子也肯定是死人的东西了,这么老了”“诶,反正就是感觉不一样。”看到几个中国青年,他们和别的消费者不一样的是,特别在意背后的标签,尤其不选made in china,偏向于比较夸张的衣服,偏爱皮衣、风衣和华丽的外套。

这里还保留了很多已经用过百年仍然完好完美的老物件,他们都像极了英国电影里的道具。但大部分被买回家,并不是被收藏等着涨价,而是继续放进厨房或者客厅,继续被使用。

像林肯路这家店,价格多在5毛钮币—10钮币之间,一般物品都是一两钮币,衣服三四钮币,女士的会贵一点,6—8钮币的样子。一年能赚10万钮币,也就是50万人民币,其中25%会回到救世军教堂。用于救助弱势群体,用于社区维护。

无论是karen还是sala,以及所有其他志愿者,都对我太好太好了,每一个人总是不停地夸赞你,极其友善,包括每一个顾客,很多愿意和你聊上几句。我此刻回想起来,都热流满身。我是那么全身心怀念那段在二手店当志愿者的日子。(文+图·窝头)

来源:留学生杂志

上一页
(责编:荣志卉(实习生)、熊旭)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