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1月27日电 (记者林露)教育部26日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学升入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逐步减少特长生招生学校和招生比例,到2016年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招收特长生的学校所招收的特长生比例应降到5%以内。”
而就在上周末,北京市少年宫5000余个学位引来万余名带着孩子来报名的家长。原计划持续4天的招生,实际上半天多工夫便全部招满,蜂拥而至的家长甚至将少年宫新安装的电动伸缩门挤破。家长们培养孩子特长的意愿之强烈可见一斑。
5%就能搅动95%
政策发布后,家长黄女士很担心,“孩子从小就主攻美术,在这方面也比较有天赋,现在已经五年级了,以前有几所比较好的学校可以选择,控制比例后,担心文化课不突出的孩子在特长方面也没多大优势。”同样纠结的还有家长徐先生,“我比较主张孩子能够从小全面发展,通过各种培养,能够让孩子了解自己的兴趣,如果万一有某项特长能够作为入学条件也未尝不可,限定比例后,为能上一个好学校,会情不自禁的逼着孩子当学霸。”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说,5%就能搅动95%,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特长,为什么特长生的招生比例定在5%?他担忧地表示:“5%特长生会不会成为5%特权生呢?”著名教育学者熊丙奇则表示,“义务教育强调均衡,但并不是消除学生和学校的个性和特色,政府部门不能因特长生的异化,而一刀切取消一切对特色的关注。”
针对特长生异化原因采取有效措施
熊丙奇表示,特长择校是择校中的一部分,不受学区的限制。初中校招收特长生的用意是培养有特长的学生,也办出学校的特色,但这已逐渐变异为"特长教育"—一些家长冲着能进入好学校去有意打造孩子的某方面特长,以及"特长交易"——特长生招生成为权钱交易运作择校的空间。他认为,政府应该针对特长生异化的原因采取有效的措施,在义务教育均衡中实行学校的自主办学,办出特色,引导学生自主发展自己的个性、特色,而不是为特长而特长。
储朝晖则认为,《意见》中关于特长生比例的规定反而强化了行政权力。他说,应该坚决废除优质初中选择学生的权力,保留家长、学生选择学校的权力,特别是公立学校,这也是国际上通行的做法。
不打破利益格局 择校问题仍将无解
储朝晖说,长期以来,“小升初”择校成为北京等全国大中城市的老大难问题,而现有义务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和不同人群对学校选择权利的不平等是这一问题持久未解的根源。”
他介绍说,择校大体可以分为三类:一是以优择校,学校想选择学习成绩最优秀的学生,于是各种“升学班”屡禁不止;二是以权择校,有一定权力的人利用或借助他人权力达到择校目的;三是以钱择校,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人用钱买名额,由此产生了办班、“条子生”、“择校费”三大利益链。小升初属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选择,依据义务教育的属性,人人都有平等享受的权利,解决小升初“择校热”实质上就是要斩断这三条利益链。
“相关权力部门的掌控者与优质学校在一定程度上站到利益的同一边,普通民众与相对薄弱学校则站在利益的另一边,这种利益格局导致一些所谓的“名校”对政府的公开政策充耳不闻。不打破这一利益格局,任何均衡义务教育的具体措施都只能是隔靴搔痒。”储朝晖一语道破择校问题长期无解的“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