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公平是人们对教育的体感温度,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手段。而实现教育公平,首先必须实现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尤其是义务教育资源。
李学勇省长所作的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提到“深入推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突出了教育改革的民生导向,抓住了教育改革的“牛鼻子”,让公众看到了实现教育公平的希望。
省人大代表、周恩来红军小学校长管晓蓉说:“《报告》中有关教育的部分可操作性强,省委省政府对教育的重视令我非常振奋。”她建议地方政府应当继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推动教育区域现代化向教育全省现代化转变。管晓蓉说:“江苏在教育的现代化信息投入已经开辟了试点,但希望能够由点到面向全省普及,使江苏教育领跑全国甚至世界。”
省政协委员戚若予说:“教育公平有两个层面,一是实现‘有教无类’的教育公平,比如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各阶段入学率、减轻民众教育负担等;二是实现‘因材施教’的教育公平,是指在基本实现有教无类的基础上,更加关注受教育者的个性化发展和差异性,更加践行通过完善的教育过程培养人的全面素质和创造力。”
戚若予认为,实现这两种层面的教育公平必须依靠改革,特别是实现“因材施教”更需要循着“打造丰富的教育品种——实行多元教育评价——打通多种入学渠道——培养素质全面的毕业生”的路径。他说:“政府应该扎实推进各级各类学校形成创新办学特色,摒弃以考试升学为唯一指针的学生评价标准,打通不同的升学渠道,科学理性地推进高考分类改革。”
民盟江苏省委员会更是集体提出“进一步推进教育公平,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提案。提案指出要提高农村办学条件,均衡配置教师资源;政府加大对教育投入同时鼓励社会捐资助教,激活民间教育投资;全社会要明确教育公平的重要性,提升对教育公平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