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某中学的一个学生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一个妈妈打开学校的家长QQ群,想获知更详细的信息。令她惊讶的是,群里依然热火朝天地讨论着分数、成绩、月考名次,隔壁学校最厉害的学霸是谁,是不是已经被清华“点招”,直升比例是多少……偶有人提到这个不幸的消息,只有人附和了一句:我要对我儿进行地狱式训练,增强他的抗挫折能力。然后,继续关于成绩的探讨。
这位妈妈感到悲哀,一个生命的消逝,竟然不能唤醒家长们对成绩的麻木“执着”。就是这位妈妈,在女儿掉出前20名后告诉孩子:一个大花园里有各种各样的鲜花,你不一定是最大最艳的那朵,但你是朵“小清新”,你有你的价值,也必然有人会发现你的价值。
我们为这位妈妈喝彩。如果家长们都能把孩子当成“小清新”,还会有这么多的悲剧发生吗?
每一朵花都有春天,“小清新”亦有价值。每一个孩子都值得拥有美好的生活,不只是“学霸”,不只是“好学生”。犹如春天的百花园,如茵的绿草,不起眼的小花,同样展示着生命的美好和力量。家长们需要反思:我们关注孩子的成绩是否胜过关注孩子的情绪?是不是错把教育的手段当成了目的?事实上,原本我们期待的,就是一个身体健康、性格健全,对生活充满美好向往的孩子。
“小清新”同样需要阳光雨露。孩子的压力固然与社会竞争激烈、就业“压力山大”、家长攀比心理等相关,但我们的教育制度、学校和老师就没有责任吗?制度设计上,有“小清新”成长的泥土吗?学校里,有“小清新”需要的阳光吗?老师一言一行中,给“小清新”足够雨露了吗?如果这些都有了,谁又敢说“小清新”将来不会“国色天香”,不会成为参天大树、国之栋梁呢?
《 人民日报 》( 2014年01月16日 18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