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国学启蒙班、“小升初”国学启航班、“新中(高)考”文言文提高班……据《北京晚报》报道,今年寒假,随中高考分值调整而身价倍增的语文学科,在课外辅导班里呈来势凶猛之势。有评论者担心,当所向披靡的中高考指挥棒犀利起舞,语文是否会成为下一个“奥数”?
课外辅导班无疑具备最敏锐的市场触角,相信不久之后,各级各类学校也会针对中高考语文分值调整作出反应,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然而,面对中高考改革这样长期、系统且复杂的改革,如此“迅猛”的反应未必是好事。
从各种补习班的名称和内容来看,社会对高考改革的理解依然存在偏差,尚停留在应试教育的传统思维之中。家长舍得花费真金白银为孩子缴纳补习学费的唯一目的,只是“提分”。而“提分”的唯一手段,不过是将未来语文试卷的题型分解,将应用能力生硬转化成应试能力。或是在“难”上做文章,挖空心思拉大语文试题与实际生活应用的差距,把语文变得晦涩生硬;或是在“量”上做文章,扩大题山题海的规模,让学生从之前繁复枯燥的“奥数”题海重新投入语文题海之中。
语文被重视是好事,让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接受更多母语教育有利于传承民族文化和精神,可改革的目的是提高母语素质而非分数。倘若教育从业者看不到这一点,语文恐怕会像之前的“奥数”一样,存在被异化的可能。
要解决改革初衷与实际效果的顺利对接,有关部门应首先明确未来语文考试增多的分值增在哪里,考试内容如何分配,应当提供相对明确的考试大纲甚至指导性样题。毕竟,语文知识博大精深,内容庞杂,概括模糊的指导性文件会让语文教师无从下手,最终只能选择回到相对保守的应试能力培养上。
强化语文教学国学内容比重的思路是对的,教学中加入传统国学的内容会让学生了解基本的民族文化,实现对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承。但同时更应该看到,国学内容的增强必须围绕学生的接受能力展开。例如某版本新课标高中语文课本中庄子的《逍遥游》,其自由主义和虚无主义的价值观高中学生很难深入理解,很多语文教师不得不将课文讲授简化为翻译、语法灌输和背诵,教学效果可想而知。而事情还有另一面——基础教育阶段的语文教育忽视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考察,直接导致学生对中国传统习俗的陌生。因此,应当根据学生的年龄、阅历等特点,谨慎选择适合学生的国学内容,这样才能达到弘扬国学的目的。
此外,我们也不应当把此次语文高考改革单纯理解为人文教育的最终解放。近两年出现的“汉字英雄大赛”、“成语英雄”等电视节目的热播,“提笔忘字”、“见字忘音”现象的比比皆是,都说明继续夯实语文基础知识的工作不能荒废。除了基本的字音字形,句子结构之外,还应当注重语文教学和生活的结合,例如在教学中加入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文体写作的内容。如果学生连假条、通知都不会写,语文教育又谈何成功?
高考语文增分只是改革的第一步,语文教学思路、内容及考试内容的改革才是最终实现改革目的的关键。(三九木 作者系媒体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