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17岁男孩不愿去学校 半夜起床擦地擦家具

2014年01月06日08:40    来源:山西晚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17岁男孩不愿去学校 半夜起床擦地擦家具

  17岁,正是好好学习备战高考的年纪,可是男孩童阳却不愿意去学校,整天窝在家里;他给母亲写下保证书,正常情况下一定去学校,可第二天他又反悔了;一天,他母亲半夜醒来,发现他在卧室里擦地、擦家具……

  孩子这是怎么了?近日,记者接到童阳妈妈红梅打来的求助电话后,联系了山西职业技术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心理老师金玲花,一起去见红梅和童阳。一番交流后,金玲花表示,目前童阳已经有了抑郁倾向,急需做心理辅导。

  其实,在金玲花看来,不仅童阳需要做心理辅导,红梅也有必要去做心理疏导,“离异后一个人带孩子”,压力太大了,积攒了很多负面情绪,如果不做疏导,这些都会影响到孩子。

  妈妈的担忧

  孩子这是咋了?大半夜擦地擦家具

  红梅向记者求助,是因为她按照保证书的约定,在童阳不去学校的情况下,没收了手机。可没想到,她没收了手机,童阳还是不愿意去学校。这让她很是纠结,不知道该怎么把手机还给孩子,“不还手机,担心孩子跟外界断了联系,直接把手机还回去,在儿子面前又没有威信了。”

  见了面,红梅一再叮嘱记者和金玲花,只可说是她的朋友,不然童阳会不高兴。说着,她掏出童阳的手机,给了金玲花。随后,她又拿出前几天和儿子写好的一份保证书,保证书上写着,除身体不适外,只要是正常情况下,一定要去学校。如果不去学校,家长将没收所有电子产品等字样。这份协议是2013年12月21日写的,但童阳并没有遵守约定,次日,红梅就没收了手机。

  被没收了手机,童阳还是不愿意去学校。红梅说,这几天,孩子一直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无论她怎么敲门,孩子都不给她开。只有晚上她睡下后,孩子才悄悄出来上厕所或者吃点东西充饥。

  让红梅不敢给手机的原因不止这些,最让她觉得忧心的是,2013年12月24日凌晨3点左右,她醒来发现孩子没睡,在自己的卧室里,又是擦地又是擦家具的,“以前他很少这样,突然有了这些行为,说实话,我挺紧张的,也有些担心,孩子不会出什么问题了吧?”

  据红梅说,童阳一岁时,她就离了婚,这些年,一直是她一个人带儿子,所以无论什么事情,她总觉得不能亏待儿子,让他去最好的学校、去最好的学习环境等,她一发现孩子不适应或者有其他不好的潜在表现,就赶紧给孩子转学,从初中到高中,转过两三次学校。有一次,仅仅是因为童阳留了长头发,就转了学。

  目前,童阳在省城一所高中学习,最近一个月,孩子大部分时间都呆在家里,不愿意去学校。“他跟我说,上课时间不发愁,最愁的是课间休息的十分钟。”

  心理老师分析

  孩子成了妈妈的“心病”

  听了红梅的讲述,金玲花要求单独跟童阳聊聊。童阳的房门半开着,红梅进去说,她的一个好朋友来家里串门,此时,童阳正戴着一个大耳机坐在床上。

  近半小时后,金玲花从童阳的屋里走出来,童阳也从屋里走了出来。约米八的个子、只穿着短袖短裤的他,看上去有些羞涩腼腆。记者跟他打招呼,他微微笑了笑,没有说话。

  “现在,孩子去不去学校已经不是重要的事情,重要的是,孩子现在已经有了抑郁倾向,急需去做心理辅导。”金玲花有些担忧地告诉红梅,频繁转学对孩子的成长十分不利,无论什么环境,孩子都要和别人相处接触,可是,孩子还没有交到知心的朋友,就已经换了另一个地方,因为没有处得来的同学,他就极有可能不想再去学校。

  而且,这些年来,红梅一个人独自带孩子,自己给自己压了太多的担子。不仅累,也有很多委屈和痛苦,这些负面情绪没处宣泄,就会无形中影响到孩子。

  大概一周后,记者再次和红梅取得了联系,得知她和童阳都还没去做心理辅导,目前,童阳还是窝在家里,她也向单位请了假,每天呆在家里,想着如何跟儿子斗智斗勇,“我还是希望他能尽快去学校。”

  (为尊重当事人隐私,红梅、童阳均为化名)

  小测试

  你是一名合格的家长吗?

  1、当众批评孩子;

  2、很少去表扬孩子;

  3、常以学习成绩好的孩子为例批评自己的孩子;

  4、把教育孩子的希望寄托在学校和家教上;

  5、常依自己的标准给孩子定目标;

  6、把物质刺激当成激励孩子的重要方法;

  7、对孩子的事什么都想知道;

  8、在教育孩子方面夫妻意见不一致;

  9、常在孩子面前吵架;

  10、认为满足了孩子的物质需求,孩子就应该努力学习;

  11、认为孩子能听懂你讲的道理,却故意不去做。

  以上问题—

  A、如果您选择肯定了一项,应该马上加强学习了;

  B、如果您肯定了两项,就必须警惕了;

  C、如果您肯定了五项,就必须改变,否则将毁了孩子的前程。

  延伸采访

  五种家长让孩子难度青春期

  离家出走、情绪低落、精神分裂……近些年来,有关孩子的类似新闻越来越多。青春期是长大成人的开始,是由不成熟向成熟的过渡,把握好青春期孩子们的心理变化,是正确引导孩子的关键。但是,一些家长不仅不能正确引导孩子,其做法反而把孩子引向了不正确的方向。

  根据自己接触过的个案,金玲花做出了一些分析:

  第一种,不会处理自己负面情绪的家长。

  家长把自己的负面情绪,包括怨恨、愤怒等表现出来,有的甚至直接发泄在孩子身上。孩子被动地接受了这些负面情绪,由于年龄小,自己也不会处理,长期压抑之后,特别容易得抑郁症。

  第二种,自己年轻时的理想没有实现,就把自己的理想、希望全部寄托在孩子的身上。

  这种孩子在小的时候只能听从家长,家长怎么安排孩子就怎么做,很乖、很内向、也很自尊。但是等到孩子长大,青春期以后,有了自己的想法,如果想法与父母一致还好说,一旦不一致,这个孩子要么不堪重负,垮了,要么就是走向另一个极端,比如说离家出走。

  第三种,包办代替了所有的事务。

  孩子只会学习,除了学习以外什么都不用干,只要学习好就行。这样的孩子缺乏独立性、自主性,到了社会上会不适应。

  第四种,过分要求完美。

  对孩子特别严苛,总是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家的比。即便自己的孩子做出了一点小成绩,家长也会说,你还是有很多不足,差得远呢。曾经遇到过一个这样的家长,他的孩子最后得了强迫症。因为家长过分要求,所以这种孩子是非常敏感的,谨小慎微,总是不自信,时间一长就会发展成强迫症。

  第五种,只顾挣钱,忽视了孩子精神层面的关爱。

  家长以为,只要给孩子吃饱穿暖,要什么给什么,就没有其他责任和义务了。结果有很多家庭,家长很有钱,很有地位,孩子的精神层面却得不到关爱。这样的孩子好多沉迷于网络,有很多问题行为。

  这个时代的家长病

  “我这样做都是为了他好,他怎么就不能理解呢?”“我真不知道他想要啥,想要怎么样!”……我们经常听到有父母这样抱怨。

  如今,大多数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这个唯一的孩子,承载着整个家庭的爱和希望。但很多家长的共同点是不懂孩子的心理,不知道孩子需要什么。“一些家长总是不信任孩子。”金玲花说,比如家长不相信自己的孩子考试会得第一,在不相信之后,就会拼命找证据,去证明自己的孩子在撒谎。还有的家长怀疑孩子爱偷钱,会搜孩子的衣服、裤兜。“因为家长不信任,孩子就做让家长不信任的事。如果家长相信孩子是个诚实的孩子,孩子肯定会成为一个诚实的孩子;如果家长认为孩子是一个撒谎的孩子,孩子就会成为一个撒谎的孩子。”

  金玲花把两句话送给家长,第一句,父母是孩子一切问题的根源,这是首先要认识到的问题。第二,爱孩子没有什么灵丹妙药,爱和信任就是最好的药。

  (本报记者 徐麦丽)

  

(责编:孙  悦(实习生)、熊旭)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