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下午,清华大学科学馆118会议室临时搭建了林家翘教授的灵堂。在学生自发做成的照片墙边,贴着学生写下的心形字条,表达对大师的思念和承诺。实习生 姚宇摄
还没有来得及将他在生物学上的研究结果公之于众,著名应用数学大师林家翘就走了。
他学术生涯的起点和终点——清华大学,1月13日发出了讣告。众多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航天学家为之震动——多年以来,林家翘的研究工作影响着多个学科的进展。
97岁的林家翘是在北京协和医院停止呼吸的,时间是2013年1月13日凌晨4时50分。很难估计在这个时间点上,世界上有多少人正在研读他提出的理论——对于学过流体力学的人来说,这是个很难绕开的名字。
他晚年的计划是将应用数学用到生物学上,认为这个领域“充满了机会”。在他创办的清华大学周培源应用数学中心,蛋白质结构是最重要的研究领域。
周培源应用数学中心副研究员洪柳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林先生2002年从美国回到母校清华大学定居,2005年左右行动不便,基本要靠轮椅代步,在2010年之前,他的思路清晰,此后逐渐衰退。他一直在撰写和修改与蛋白质折叠机理有关的论文,却总是不太满意,反复修改,拖着不去投稿。
洪柳说,以林先生的名声,发表文章并不困难,但他就是这样精益求精。
重质不重量是林家翘多年的原则。他还轻易不在自己指导的学生论文上署名,只要他认为自己的贡献还没达到联合作者的程度。洪柳说,自己有四五篇论文是在林先生指导下完成的,其他老师也有类似的文章,但林先生隐在后面。
晚年的林家翘深居简出,几乎不接受记者采访。应用数学中心的师生倒是常常可以见到他。在他卧床不起之前,他坚持出席该中心每周的讨论班,不论刮风下雨。人们常常看到他的轮椅准时出现在走廊里。他听完别人的讲座会参加讨论,持续时间通常有两三个小时。
洪柳在讨论班上作的一次主题报告,曾让林家翘很不满意。他搜集了一些材料,对一个问题做了综述。林先生听完后“非常生气”,对他说,你讲的我都听过了,没有任何新意,“下次要还讲这些,我就不来了,除非你讲一些新的研究”。
那次讨论会,同事们劝了他近半个小时,他才消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