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有一些人士呼吁把把普通话改称国语,对此,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司长姚喜双近日在人民网访谈时表示,普通话和国语的本质,从语言系统上来讲是一致的,只是叫法上不同,我们不在于怎么叫,而在于它的实质。[详细]
姚喜双说,目前我们面临两个空间,一个是人际交流的空间,一个是人机交流的空间;一个是现实交流的空间,一个是虚拟交流的空间。在虚拟交流空间中,可能什么话网民都说,怎么省事怎么说,这样就形成了网络语言。[详细]
推广普通话是否会造成“方言消失”?姚喜双日前在人民网访谈时表示,说普通话和说方言并不矛盾,我们一方面要大力推广普通话,一方面又要科学保护方言。[详细]
[直播页面] [文字实录] [视频地址]我们帮沿线国家人民学习汉语,沿线国家帮我们学习他们的语言,发挥各自的优势,最终实现共赢。”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司长许涛今天在人民网访谈时表示,“一带一路”建设,语言特别重要,民心相通首先语言要通。
许涛表示,在语言方面我们确立和突出了互帮互助的概念,目前主要是做了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更加积极地帮助其他国家的人民学习汉语。现在汉语推广、对外汉语的教学,已经是中国一个很重要的软实力的组成部分。二是更加积极地谋划学习非通用语种。2015年,我国派出的非通用语种专业的留学生达到了新高,有939人,已经超过了去年、前年两年的总和,涉及到33个国家、38种非通用语种。三是更加积极地促进沿线国家的语言互通。[详细]
[直播页面] [文字实录] [视频地址]日前发布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专项督导报告》透露,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规模首次突破1000万。人数达千万级别意味着什么?教育部督导办主任何秀超今天在人民网访谈时表示,这对我们高等职业院校依法依规办学、提高教育质量、推动特色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解决好高职学生的就业问题,不仅是衡量我们高职教育办得好不好的重要标尺,也成为了重要的民生问题。[详细]
读了职业教育能不能找到工作,能不能找到满意的工作?教育部督导办主任何秀超今天在人民网访谈时表示,目前我国高校毕业生整体的就业压力依然很大,这其中既面临总量压力,又存在结构性矛盾。对于职业教育而言,整体就业水平还是不断提高的。[详细]
[直播页面] [文字实录]“互联网+”对教育的影响是非常深刻的。我觉得对教育的影响首先会对教育观念产生冲击,对教育思想,同时对办学形态带来变化。学习者获取信息,获取知识的方式,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这种互动的方式也会产生变革。应该说会产生很大的变化。我们的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一个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中央要求,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就是要用教育信息化变革传统教育。“互联网+教育”一定会对整个教育带来一个新的变化。应该说,这些变化是非常深刻的。
对于农村教师的教学水平,对于他整个专业发展,综合素质的提高,教育信息化会发挥很大的作用,对提高整个农村学校的教学质量会发挥很大的作用。
[直播页面] [文字实录] [视频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