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偏科”與“退學”都須謹慎為之

汪 明

2014年10月20日11:16    來源:人民網-教育頻道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 “偏科”與“退學”都須謹慎為之

近日,一則“偏科退學,濟南10歲女孩一年寫了兩本童話書”消息見諸報端,引發人們熱議。有人對10歲女孩取得的成績表示贊賞,也有人就此提出了一些質疑,其中,“偏科”與“退學”是人們議論和關注的焦點。

從報道看,2012年這個10歲女孩因偏科成績太差退學后,母親為女兒精心安排了課程——故事、探索和數學,每天讓孩子在家上8小時的課。今年,母親又決定給孩子停掉了她“頭疼”的數學課,也沒有讓孩子接觸英語,而專攻故事、探索和孩子喜歡的手工泥塑。從中不難發現,孩子本身的偏科問題比較突出,而家長通過不斷調整學習內容助推孩子的偏科,從表面看是為了揚長避短。然而對於這樣一個低年齡段的孩子,目前她的長處和短處的顯現真的可靠嗎?孩子所表現出的興趣是否真的能夠持續?此時過分強調“避短”又是否為時過早?

事實上,促進孩子全面發展,並不意味著讓孩子所有學科平均發展。挖掘孩子的潛能,培養孩子的興趣特長確實非常重要,但對於一個低年齡段的孩子,興趣特長的養成還是應當基於全面打好基礎這一前提,過早偏科對於孩子的后續發展會帶來一些不利影響,對此家長需要引起一定重視。

對於“打好基礎”與“特長發展”的關系究竟應當如何看待?取消文理分科,是新一輪高考改革的一個重大變化,其主要寓意在於讓學生普遍打好文理基礎。將語文、數學、外語三門學科納入統一高考,突出體現了這三門學科的基礎性和工具性特點。在強調打好文理基礎的前提下,新一輪高考改革也關注到了學生個性與特長的培養,學生可以在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的基礎上,選擇3門符合自己興趣特長的學科計入高考總分,這將有利於學生的特長發展。從推進高考改革的視角看,注重“打好基礎”與注重“特長發展”在制度設計層面並非不可兼顧。同樣,在孩子的培養過程中,兩者也並不是一對不可調和的矛盾。

此外,報道中所涉及的讓孩子退學“在家上學”的做法,也是近年來出現的一個新現象,並且逐步呈現增加的趨勢。“在家上學”反映了家長的個性化教育訴求,在一定程度上有它的合理性。但我國《義務教育法》對實施義務教育有著明確的時間限定、質量限定和實施主體要求,採取“在家上學”的做法與《義務教育法》存在一定沖突。同時,現代學校教育的課程設置,主要基於不同學科的內容體系、教學特點和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而從一些“在家上學”孩子的學習內容看,存在一定程度的偏科現象,這樣的做法容易顧此失彼。此外,缺失了學校教育的同伴相處,也是人們對於“在家上學”的一種擔憂。

當前一些家長選擇讓孩子“在家上學”,主要源自他們對當前學校教育模式和理念的不認同。應當承認,今天的學校教育仍然存在諸多問題,“大班額”現象突出,培養模式單一,難以顧及學生的不同特點與需求,難以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同時,今天的學校教育在弘揚傳統文化、文明禮儀養成等方面也存在一定缺失。從這個角度看,如何規范辦學行為,如何創新培養模式,如何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身心發展規律,把國學經典引進校園、引入課堂,是當前學校教育需要認真研究解決的問題。(作者系教育部教育發展研究中心基礎教育研究室主任、研究員)

(責編:衛張寧(實習生)、熊旭)

相關專題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