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評論:要靠培訓飛上枝頭,先看孩子是否適合飛

耀 琪

2014年07月25日19:43    來源:羊城晚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評論:要靠培訓飛上枝頭,先看孩子是否適合飛

  什麼是培訓班選擇困難症?昨日城中媒體如此描述一名家長的困惑:暑假帶著孩子去培訓機構報名,從1樓跑到4樓,看過幾十種培訓班信息,像無頭蒼蠅般到處咨詢,每樣都想參加但每樣都有顧慮,無法拿定主意。民調顯示:超八成網友認為自己了解孩子,但三成網友承認對孩子沒有規劃。

  在傳統觀念中,學生的成長靠學習,教師的本質是育人,二者是長期春風化雨、磨礪提高的過程,並不存在兩個月的“速成法”。但如今在社會機構中卻壓縮成培訓和被培訓的關系。這種邏輯,就是把學生當坯胎,似乎用模具搞兩個月就成型並批發出去。這種商業化教育手法確實有其針對性和實用性,自然最受家長歡迎。因為每一個家長都會希望一分投入一分產出,都想把暑假時間利用最大化,為將來積累競爭籌碼。說得遠些,大部分成年人不都是這樣規劃人生的嗎?沒有可見回報的事情,是不會去投入的。

  學生成才,既有素質能力的層面,也有人格靈魂的層面,前者常常用指標分數來量化,即使難以量化,也可以通過諸如展示和表演來表現,比如舞蹈和繪畫。但在前一個層面,許多培訓機構究竟有多優秀的師資能力,有沒有一對一的教學,都決定了孩子是來學東西還是來混日子的,其差別很大且不易評估。至於精神靈魂層面,雖然一些機構也發明了所謂的拓展培訓、心靈教育之類,但絕對也不是短期能“培訓”出來的。

  成年人因為思維模式已經固定化,導致隻能通過修修補補來“完善自我,追求超越”,這就是社會培訓的“魔術式”理念,類似能讓你經過幾次魔鬼訓練就能變成銷售高手那種。相比之下,學校教育似乎顯得很不“實用”,因為它傳授的都是基礎性的文化能力,甚至也不精彩不活潑。家長常見誤區就在於,視學校教育為大路貨,非要另辟蹊徑去尋找孩子提升之路。於是,成人模式就會落在尚未成型的孩子身上,比如為了應對入學面試,就去參加各種口才演講培訓班之類,這種思維就和為了畢業找工作讓女兒去整形美容沒有分別。

  培訓市場看起來很繁榮,但是能真正促進孩子人格素質飛躍的機構其實是鳳毛麟角的。當家長不懂得選擇的時候,不妨好好審視自己孩子的稟賦特質,在做加法之前,先做做減法,看看自己的孩子最核心的競爭力藏在哪裡,能否加以升華。最后就會發現,個體蘊藏珍貴的特質,其實是粗放型的社會機構無法代行發掘的,唯有靠家長的耐心和長期的努力來磨礪。

(責編:郝孟佳、熊旭)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