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佇馬太行側,十月雪飛白。戰士仍衣單,夜夜殺倭賊。”1941年的朱德如是說。而如今,我跟隨著首都大學生記者團來到太行山下的紅色革命聖地——武鄉,看八路軍太行紀念館展示的軍民浴血奮戰的艱難且光輝的歷史進程,看實景劇《太行山》中利用太行龍湖與高聳山勢勾勒的波瀾壯闊的逼真畫面,看八路軍文化園中工作人員身著八路灰軍裝的颯爽英姿。面對園內青色磚面牆體上挂著“農救會”“區小隊”等標牌,面對房屋牆角擺設的仿真備用手榴彈,麻油燈下、土炕頭前,大有恍如隔世之感。
這一切對八路軍抗戰歷史身臨其境的初體驗,均得益於武鄉縣對其紅色旅游資源的充分開發與利用。不得不說,武鄉縣對紅色革命傳統的傳承採用旅游業的方式發展並打造出嶄新的城市名片,著實令人由衷贊嘆。《環球人物》雜志曾經這樣評價武鄉紅色旅游建設:“一煤獨大的山西正在謀求轉型,山西省委、省政府倡導黑色轉綠色,地下轉地上,煤炭企業投資旅游的不在少數,但舉全縣之力發展旅游的,唯有武鄉﹔引進一流的旅游開發、管理團隊的紅色景區,唯有武鄉﹔應用現代科技手段,採用參與、互動形式,改變紅色旅游傳統形式的,全國武鄉領軍。”所以有機會腳踏這方熱土,以這種生動活潑代入感較強的方式接受愛國主義教育,實為幸事。
傍晚乘車從城市經過,看華燈璀璨、五彩闌珊,把整條街道映襯得煞是好看。突然想到,當前平靜安寧的武鄉,彼時卻充滿了刀光劍影、金戈鐵馬﹔今日殷實富足的生活,過去卻充斥著顛沛流離、痛不欲生。
萬古太行,人生一瞬,往昔如歌,歲月崢嶸。正如今日八路軍太行山紀念館研究員郝雪廷老師在課上所說,面對如此厚重的歷史,我們還需要多看一看,多學一學,多去觸摸與思考。(北京大學 劉鎮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