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22日,教育部副部長魯昕在中國發展高峰論壇上表示,“建設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是解決就業結構性矛盾的重要舉措”。以下為演講全文:
謝謝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的邀請。今天論壇的主題非常重要,教育是發展之本,就業是民生之本,關系到千千萬萬家庭的福祉。今年是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的第一年,是改革之年。當前教育領域正在進行的重大改革之一,就是加快建立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這對於促進就業和實現包容性增長都有重要意義。
李克強總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將繼續堅持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和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將城鎮新增就業1000萬人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6%以內作為宏觀調控的主要目標。穩增長是為了保就業,隨著我國進入結構調整陣痛期、增長速度換擋期,經濟增長由高速到中高速轉變,建立教育-就業間的積極促進關系尤為重要。
首先,我從教育的角度,談一談新增勞動力的供給與需求的形勢。
從供給看,近幾年來,我們每年從中高等學校畢業進入勞動力市場的總量約在1700萬人左右,其中700萬左右是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700萬左右是高等學校畢業生,這其中高等職業教育與普通本科又各佔一半。2014年我國普通高校畢業生規模將達到727萬人,比上年增長28萬人。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提高了整個國家的勞動力素質,國民經濟各個領域的發展都得到素質更高、數量充足的勞動力的支持,充沛的、低成本和相對高素質的勞動力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最根本的支撐因素之一。
但從需求看,當前新增勞動力就業的結構性矛盾仍然是十分突出的。其中最突出的矛盾,從短期來看,是高校畢業生就業難和技術技能人才供給不足的矛盾。2013年,全國高校畢業生初次就業率僅為77.4%,比2012年低了0.7個百分點。不少已就業的高校畢業生就業質量不高,穩定性差。有調查顯示,在2011 屆大學畢業生中,有14%的大學畢業生處於低就業狀態,並且在本地區月收入處於最低的25%。同時,許多企業又難以在勞動力市場上找到生產服務一線的技術技能人才。有關機構對全國100個城市人力資源市場供求變化狀況的持續監測表明,技能勞動者和專業技術人員的供求缺口明顯加大,2010-2012年年均比率已超過2:1的水平。從中長期來看,就是產業加速轉型升級與高級技術技能人才匱乏的矛盾。產業升級的過程就是從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轉變的過程,因而在實質上是勞動力結構高級化的過程,尤其是一線勞動力對先進技術的適應能力日益成為產業和企業升級的人力資源瓶頸。同時,社會建設和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需要勞動者具備全新的知識、技術和技能結構。在上海、深圳等地調研表明,高技術企業一線勞動者中的90%已經需要本科層次的技術技能人才。最近蔡昉研究員對中美在直接生產性行業中的大學畢業生就業比重作了個對比,農業,中國是0.6%,美國是24.6%﹔制造業中國是10.3%,美國是30.6%﹔交通業,中國是10.8%,美國是27.1%﹔商貿業,中國是11%,美國是28.6%。從這個數據看,中國高等教育仍然存在著極大的發展需求,關鍵是培養什麼類型的人才進入到產業轉型發展的進程中。從國際經驗看,青年就業問題的核心是實體經濟發展與職業教育體系相互間能否形成有力支撐。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青年失業率仍然保持在個位數的國家,基本都是國際競爭力排名靠前、實體經濟發展強勁和職業教育體系完善的國家﹔青年失業率在兩位數甚至20%-30%以上的國家,基本都是實體經濟競爭力弱和職業教育體系不完善的國家。實體經濟和職業教育體系的高度相關性,使各國在應對金融危機挑戰、重塑實體經濟競爭力、推進再工業化和迎接新工業革命的挑戰中將職業教育的改革創新擺在關鍵位置。
解決這一矛盾是中國教育改革最重要的戰略切入點之一,關鍵是的舉措是建立現代職業教育體系,進而推動整個教育結構的戰略性調整。近期,國務院常務會議作出了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部署,明確提出要牢固確立職業教育在國家人才培養體系中的重要地位,構建以就業為導向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這個體系的基本特征,我認為主要體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一是以就業為導向,特別是要服務好青年就業。近幾年來,我國職業教育正是堅持以就業為導向,大膽改革創新,取得了巨大的發展成就。統計數據表明,高職畢業生初次就業率僅低於“985”院校,高於“211”院校和其他本科院校,中職畢業生就業率多年保持在95%以上,這是職業教育最重要的一個貢獻。
二是建立系統化的技術技能人才培養體系。職業教育的定位是培養生產服務一線的數以億計的工程師、高級技工和高素質勞動者,職業教育的使命是支持國家完成工業化、信息化和現代化的技術技能積累。按照這樣的要求,要把職業教育作為一種人才培養的類型並且是主要的類型,建立系統化的人才培養制度,打破原來職業教育“斷頭路、終結性”的格局,構建從中職、專科、本科到專業學位研究生各個層次的技術技能人才培養體系。
三是將產教融合、校企合作貫穿體系建設全過程。在辦學體制上,強化行業指導、深化企業參與,將適宜行業組織承擔的工作通過授權、委托等方式交給行業組織,明確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責任,推動企業參與人才培養全過程。在人才培養模式上,通過專業與產業企業崗位,專業課程內容與職業技能標准,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的緊密對接,積極推進學歷証書和職業資格証書“雙証書”制度,使職業教育更加適應產業需求、職業需求。
四是構建開放立交、內外銜接的人才成長立交橋。以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和學習者職業發展為目標,按照有機銜接、多元立交的思路,推進職業教育體系內部有機銜接、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雙向溝通,職業教育和繼續教育統籌發展,特別是要建立符合職業教育特點的招生考試評價制度,實現多種途徑、多種形式、多次選擇,為廣大年輕人打開通向成功成才的大門。
五是充分發揮市場作用充分調動社會資源。一方面擴大職業院校辦學自主權,推動職業院校面向社會經濟需求自主辦學。另一方面調動社會力量參與舉辦職業教育的積極性,鼓勵企業辦學,支持舉辦混合所有制、股份制職業院校。
圍繞上述五個方面,我們將著力推進三個重點領域的改革,使職業教育在創造人才紅利和促進就業的作用得到更加充分的發揮。
一是大力提升現有職業院校的辦學水平,完善中高職銜接體系。著力加強職業院校的基礎能力建設,健全生均撥款標准,加大對中西部職業院校的支持力度,建立行業企業參與的教育質量評價制度,推動現代學徒制試點,並深入地推進職業院校治理結構、專業體系和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使進入勞動力市場的中高職畢業生的科學文化素質、技術技能水平和就業質量不斷提高。在此基礎上,逐步擴大高等職業院校招收中職畢業生的比例,適當提高應用技術本科院校招收中高職畢業生的比例。
二是引導部分地方本科院校向應用技術類型高校轉型,從根本上緩解高校畢業生就業難。當前高校畢業生就業難,主要難在一部分辦學定位不清,專業特色不顯,與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脫節嚴重的地方本科高校。這種低就業率、低就業質量的狀況,不僅直接造成國家教育資源的嚴重浪費,直接影響數百萬家庭的民生福祉,甚至導致一些家庭因教返貧,更影響到國家的長遠競爭力。因此,我們必須下決心,學習借鑒發達國家應用技術大學和應用型高校的經驗,通過試點推進、示范引領,以2000年以來新設的600多所本科高校為重點,引導部分本科高校加快轉型發展步伐,更加直接地為區域發展和產業振興服務,通過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學結合,培養生產服務一線的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逐步實現人才培養和就業需求的無縫對接。
三是要堅持職業教育面向人人,增強職業教育的包容性和開放性。現代職業教育體系要為所有社會群體的就業和每一個勞動者職業發展提供服務。我們將著力完善資助政策體系,推進中等職業教育免學費,建立助學金覆蓋面和補助標准動態調整機制。著力拓寬職業教育覆蓋面,將升學高中畢業生、農民、新生代農民工、退役軍人、殘疾人、失業人員等群體納入現代職業教育體系,通過職業教育實現農村剩余勞動力的有序轉移和進城農民工有機融入城鎮化。著力發揮職業教育的扶貧作用,按照精准扶貧的思路,會同有關部門努力使每一個貧困家庭都有一個有技能、能夠穩定就業的孩子,真正實現脫貧。著力拓寬一線勞動者的職業發展通道,擴大高等學校和職業院校招收一線勞動者的比例,促進社會縱向流動和社會公平。
各位來賓:
建設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是一場深刻的教育變革,也是宏大的社會系統工程。實現這一任務,需要國家的頂層設計和各級政府的共同努力,更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參與。借此機會,我呼吁各行業和社會團體、有社會感的企業家、各方面的專家學者積極參與到這一進程中來,出謀劃策,貢獻力量,協同創新,實現每一個青年的就業夢,實現每一個城市、企業的人才夢,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