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教育部推出教改方案和北京市推出英語高考改革方案以來,英語教育成了大家熱議的話題。近日,上海師范大學舉辦“基於我國高考英語科目調整變化后英語教學的趨勢與對策”研討會,滬上不少高校英語學院負責人和中小學英語學科帶頭人就時下英語高考改革和英語教學等問題進行研討,旨在為政府的決策提供咨詢,為英語教育發展開辟蹊徑。
學英語12歲以前是黃金期
上師大附中教師顧惠玲曾對高三學生作業量的分布做過調查:數學1.5個小時,物理1.5個小時,英語45分鐘,語文30分鐘﹔高二學生作業量分布則為:數學1.5個小時,物理45分鐘,英語45分鐘,語文30分鐘。“如果將母語弱化歸咎於英語,這個板子打錯了!”
調研發現,大部分家長認為英語學習年限過長,近8成孩子在3到6歲時就已開始學習英語。讓家長和老師困惑的是,英語學很久,可成果卻不容樂觀。據統計顯示,在整個亞洲,中國英語水平幾乎墊底,僅領先於泰國。就連斯裡蘭卡這樣名不見經傳的小國家,英語總體水平都優於我國。上海市世界外國語中學常務副董事羅佩明憂慮,“目前國內高端英語人才還很欠缺,同聲傳譯、高級翻譯多是上了年紀的中老年人,我們沒有理由覺得我國學生的外語水平已經夠了。”
於是,更多的人開始思考,對於學生而言,究竟幾歲開始學習英語效果最好?對此,英孚青少年英語中國區總經理、副總裁白皎宇表示,在國外,12歲以前是學生學習英語的黃金時期,從3歲開始到12歲是學習語言的最佳學習期。而且學語言是不沖突的,孩子既可以學習瑞典語,也可以學習英語,還可以學習中文。
上海英語高考改革 請先研究內容
高考改革總體趨勢明確,但上海還未出台具體改革措施,研討會上,不少專家學者對此表達了自己的看法。在上師大外語學院副院長胡俊杰看來,英語高考制度進行改革,重點是構建科學的評價體系,尤其是要重視高考內容的研究。
在我國,不管是從考試內容還是形式上來看,四六級英語考試含金量最高。胡俊杰建議,高考英語改革不能單純從表面降低比重,還應該加強對命題人員培訓,加強中學與高校的合作,強化對考試內容及形式的研究。
同時,還應通過優化考試內容,突出考試的反撥作用。四六級考試就通過考試內容的改革,即在基礎試卷中增加有關中國文化等方面的內容,促使外語學習中同樣重視中國文化學習,培養學生傳統文化素養。
此外,應提倡將等級制與分數制相結合,有些專業可以採用分數制,而有些專業可以採用等級制。還要限制考試次數,避免學生為了單純追求高分多次考試。
英語水平差異化明顯 英語學習自主性優先
高考英語變革,導致高校英語教學將面臨新的挑戰,學生英語整體水平可能會下降。又因不同省份英語高考政策差異化,學生間的英語水平差距會加大,尤其體現在城鄉學生之間的英語水平差異。
針對這些變化,胡俊杰建議大學英語教學要進行配套改革。例如構建以“通用英語、通識英語、通用學術英語和專業英語”為主的多元化的課程體系。繼續在教學模式上進行創新,實現學生個性化的自主學習方式。例如在全校范圍內組織適合不同年級學生的自主學習活動:單詞拼寫比賽、課文朗讀大賽、配音比賽、演講比賽、喜劇表演比賽、寫作大賽等等。在學校支持下,通過購買、整合、共享和自主開發等多種形式建設自主學習資源庫和學習平台。
還很重要的是,要完善大學英語評價機制。淡化甄別功能,強化其對教與學的反撥功能,利用評價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提升學生對自己學習能力的自信心。對學生的評價將採用形成性評估和終結性評估兩種形式相結合的形式,尤其是對形成性評估給予應有的重視。(記者 張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