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
用英語授課
不惜“割舌頭”
現實
將全面普及“全英語”教學法
早在1997年韓國教育部就公布了韓國中小學校英語教學改革計劃。根據這一計劃,韓國小學三年級、四年級和初中一年級的英語課必須以英語講授,目的是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英語交流能力。
韓國今年把以閱讀為主的英語教學改為以對話、游戲和戲劇為主的教學方式,向1萬名英語教師提供出國學習的機會。根據該計劃,很快韓國的中小學將全面普及“全英語”教學法。
困境
“韓式英語”令人尷尬
目前,韓國中小學的英語課以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語法知識為主,這種教學方法遭到越來越多的批評,認為這一方法不利於培養學生靈活運用英語的能力。
韓國人學習英語更習慣於學習語法,他們常常會誤以為這種“韓式英語”就是英語。如果隻在本國人之間講韓式英語的話,彼此當然都會聽懂,但卻很難與外國人溝通。長期在韓國教英語的英語補習班外籍老師習慣於韓式英語后,與本國朋友打電話時也會出現詞不達意的情況。
“R”和“L”真糾結
更滑稽的是,為了能讓孩子講一口流利純正的英語,韓國父母們可謂費盡心思。他們不僅送孩子上各種英語培訓班、到國外留學,還從醫學角度想出了一個學好英語的狠招。從去年開始,韓國父母們紛紛帶著孩子到醫院做“割舌”手術,這種手術在醫學上被稱作“舌小帶切除術”,目的是解除“舌小帶”出了問題的患者口齒不清的煩惱。具體手術過程就是通過將連接舌底部和口腔底部的“舌小帶”切除一點,使舌頭變得靈活自如。由於時下韓國人越來越熱衷於學英語而韓國人很難區分英文字母“R”和“L”的發音,許多家長便無病亂投醫,想借“割舌”手術來為自己的孩子消除韓語口音。
俄羅斯
師資不足成障礙
聽說能力有問題
現實
外語可以不選英語
根據俄羅斯現行的教育制度,俄羅斯兒童的入學年齡為7周歲,俄羅斯公民享有接受11年免費義務教育的權力,學生從10歲(相當於國內約四年級學生)開始學習外語,一般有英語、法語、德語、西班牙語,有些學校還有漢語可供學生選擇,學生可以根據興趣選擇一門、兩門或多門外語進行學習,當然這其中選擇英語最為普遍。
困境
師資不足 教材陳舊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存在著師資力量不足、選用教材陳舊、過分重視語法教學等現象。現在俄羅斯的英語專業大學畢業生,往往不願意投入收入偏低的小學教學中,導致小學英語教學一線的師資不能得到及時補充﹔涉及到教材編撰和選用問題,一方面符合時代發展需求的教材編撰需要耗費較大的人力、物力和時間﹔另一方面,如何在教學實踐中更好地發揮新教材的積極作用也需要教師的鑽研﹔至於過分重視語法教學而相對輕視聽說能力的培養,造成學生聽說能力相對低下。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