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評論:誰是“超級中學”的幕后推手

2013年09月10日13:15    來源:科技日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評論:誰是“超級中學”的幕后推手

  在校生人數少則五六千,多則上萬﹔網羅、壟斷了所在城市、甚至全省的尖子生﹔因學校大、創收多、高考成績相對較好而常常被地方政府當做政績——近年來,這一類所謂的“超級中學”異軍突起,引起社會關注。

  開學幾天來,記者走訪了江西、江蘇、河南等地的一些“超級中學”,了解到其中的一些怪相。

  規模在一萬人左右 遠超一些大學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與人們一般意義上的認知不同,我國的一些“超級中學”在辦學規模上絕對不是“中”而是“大”“超大”,從在校師生人數、校園規模上看,我國一些“超級中學”甚至遠遠超過一些大學。

  在河南省,河南省實驗中學本校和分校師生人數已經接近1萬人,一些正在崛起的縣級“超級中學”,比如河南省夏邑縣高級中學師生人數超過1萬人,河南省淮陽中學分校師生人數已經超過2萬人。

  在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的上頓渡鎮幾乎家喻戶曉,因為在這個小鎮上坐落著臨川一中、臨川二中兩所高考升學率高、學生人數上萬名的“超級中學”。記者從知情人士了解到,臨川二中剛開學時,高一新生還隻有2500多名,開學后還陸續有外地學生辦理入學,現在已經有2800多名學生了。因為名氣更大,臨川一中招生形勢更好,大量外地的學生和家長慕名前來求學。

  而在江蘇蘇北的一家知名中學教育集團,初中和高中學生總數有一萬多人,分四個校區,辦學規模堪比大學。

  大肆壟斷尖子生資源 實際上成為“斂財機”

  “臨川一中和臨川二中有不錯的高考成績,是建立在網羅各地尖子生的基礎上的。”江西多所中學的校長向記者講述了他們所在地的尖子生被這兩所學校花錢挖走的案例,對它們取得的高考成績並不服氣。

  而對於江蘇蘇北的那家知名中學教育集團,知情人告訴記者,這所中學面向全市招生,幾乎壟斷了全市所有的尖子生,成為超越普通中學的“貴族中學”。

  為了壟斷、網絡所謂“尖子生”,這些學校開出了種種頗具有誘惑的條件,比如提供獎學金、免費提供食宿等等。然而,這些“血”學校是不會白出的,學校會利用這些“尖子生”獲取的高考佳績來提高學校身價,高價招收慕名而來的非“尖子生”。

  孩子在蘇北的那家知名中學教育集團就讀的家長孫先生告訴記者,為了能上這所中學,有的全家動員找門路送禮,隻為獲得一個擇校指標。由於擇校指標“僧多粥少”,價格越炒越高,目前已經超過5萬。

  而在臨川一中,一個非“尖子生”的招生指標也被炒到數萬元。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在一些高中類的“超級中學”,當地政府和校方利用國家教育政策的漏洞大肆提高學生的學費,尤其是一些非“招生范圍”的學生不僅入學要交數萬甚至十萬元左右的“入門費”,每年還要交數千元的高昂學費。

  “一些‘超級中學’往往以每年較高的高考‘一本率’為誘餌,吸引眾多的家長將孩子送到學校來就讀,學校按人頭收取所謂‘學費’,而這些基本不受監管的‘學費’,會隨學生人數的增加而迅速累積。因此,出於斂財的目的,‘超級中學’招收的學生隻會越來越多,‘超級中學’背后是‘超級利益’。”一位業內人士對記者說。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在今年兩會上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一針見血地指出:一些“超級中學”正在變身為“超級企業”,不斷在城市建分校、建連鎖學校,成立國際部,擴大招生規模,它們的目的不是想讓更多的學生公平地享受到優質教育資源而是掙錢,是收取高額的擇校費。很多“超級中學”一年的擇校費已經超過大學四年的學費了。

  地方政府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超級中學”背后的“超級利益”,固然有學校教職工、尤其是校長們追求名利雙收的因素,但地方政府打造教育經濟和扭曲的政績觀也發揮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在臨川區上頓渡鎮,兩所“超級中學”的超常規發展,改變了當地很多人的生產和生活方式。兩所中學周邊的房價直逼撫州市中心城區的房價,萬余名外地學生和家長的到來也使得當地餐飲、住宿、交通和教輔等行業一路躥紅。當地一名居民說:“在上頓渡,幾乎所有的生意都和教育有關,隻要搭得上教育一定能掙錢。”但是,記者調查發現,這一派紅火的背后,是就學學生家庭的負擔在成倍增加,有些學生家長甚至是負債讓孩子在這裡讀書。

  在當前高考“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現實圖景下,“超級中學”理所當然地要追求高升學率。但是,通過高薪招聘優秀教師,免除各種費用、提供物質獎勵到各地“掐尖”優秀學生,然后利用高升學率、推薦保送生等招牌,建立分校擴大招生規模,對其他學生收取高額擇校費……“超級中學”辦學模式的背后是扭曲的政績觀和利益鏈。

  由於一所“超級中學”往往要吸納五六千名學生,這就往往需要圈地新蓋規模宏大的學校,而動輒上億元的建設往往帶來貪污受賄等腐敗的契機,而這也成為一些地方官員大力推進“超級中學”建設的動力。

  在江西省宜春市,2003年至2005年間,由這個市的主管副市長和教委牽頭,先是將市區一所歷史悠久的中學遷到當時還一片荒蕪的“新城區”,以攤派、借債等方式投資2億多元、圈地800多畝建設了一個超大新校區,隨后又將當時市區另一所本來運行正常的重點中學強行進行了合並,人為地建成一所學生人數高達五六千人的“超級中學”。而此事竟然作為當時宜春市領導的“政績”大為宣揚。

  這所人為制造的“超級中學”由於高達2億多元的建設投資,以及大量國有教育資產的混亂轉手,尤其是在時任宜春市委書記的宋晨光因腐敗落馬后,當地百姓一直議論背后可能隱藏的腐敗問題和利益鏈。更為重要的是,由於是強行合並,這所“超級中學”出現的教育質量下降、學生上學成本增加等原因,直接引發了當地百姓的不滿。直到2012年,在現任宜春市領導的主持下,兩所中學又重新分開各自獨立辦學,終於為這場鬧劇畫上一個句號。

  遲福林指出,地方政府是“超級中學”現象的始作俑者,許多地方領導以轄區內擁有“超級中學”為榮,一些教育行政部門甚至向中學校長下達招生、升學指標,完不成任務的“一票否決”。因此,“超級中學”現象根子不在學校,在政府。

  ——相關鏈接——

  教育部:“超級中學”必須盡快消除

  針對不少地方存在的“超級中學”,教育部有關負責人指出,當前,我國基礎教育已進入促進公平、內涵發展、提高質量的新階段,必須更加重視按教育規律辦事,必須合理控制學校辦學規模,必須盡快消除“超級學校”“超大班額”現象。

  事實上,“超級中學”“超大班額”都明顯違反國家對辦學規模的明確規定。根據國家先后制訂出台的《城市普通中小學校校舍建設標准》、《農村普通中小學校建設標准》等文件,辦學理想規模的上限是:農村完全小學最大規模是24班、1080人,城市完全小學最大規模是30班、1350人﹔農村初級中學最大規模是24班、1200人,城市初級中學最大規模是30班、1500人﹔九年制一貫學校最大規模是45班、2250人﹔完全中學和高級中學最大規模是36班、1800人。2012年教育部發布的《關於“十二五”期間加強學校基本建設規劃的意見》要求合理規劃學校的服務半徑和辦學規模,普通高中原則上不超過3000人,初中和小學原則上不超過2000人,幼兒園原則上不超過360人。

  教育部負責人指出,對於遏止“超級中學”“超大班額”現象,國家出台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國務院關於深入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意見》等多個文件都有明確要求。教育部對解決“大校額”“大班額”問題多次進行實地調研,專門召開研討會,國家正在開展的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督導評估已經把學校標准化建設、遏制擇校現象都作為重要內容。

  此外,“超級中學”背后隱藏的是當前一些地方的公辦普通高中超出核定計劃、違反規定跨區域招生等問題。

  對此,教育部負責人指出,我們一方面要求各地勤儉辦學、節約辦學,科學規劃普通高中布局和建設,不得超標准、超規模建設,另一方面要求各地根據國家規定的合理班額核定普通高中學校招生計劃,嚴禁公辦普通高中超出核定計劃、違反規定跨區域招生。(沈洋 凌軍輝 秦亞洲)

(來源:科技日報)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