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上學無用論”再興起 撿垃圾都比讀書強?

2013年09月05日09:37    來源:經濟日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上學無用論”再興起 撿垃圾都比讀書強?

  事件回放 各地學校陸續開學,但考上本科的成都女孩玲玲卻有些發愁。雖然其家庭能夠供她讀書,但玲玲的父親認為“上大學無用”,拒絕提供學費和生活費,甚至稱“撿垃圾都比讀書強”。此事引發廣泛爭論,不少熱心市民願意資助玲玲讀書,但也有人贊同“上學無用”。

  “投入產出”不劃算

  玲玲父親認為,4年大學至少花8萬多元,打4年工至少可賺8萬元,一來一回就是16萬元,拿這些錢去開店做生意又能賺錢。而讀完大學后也許找不到工作,或者每個月工資就兩三千元,要好幾年才能賺回學費投入。

  從短期賺錢角度來看,玲玲父親的這一邏輯似乎無懈可擊。對於一個靠做小買賣謀生的人來說,賺來的每分錢都是辛苦錢,考慮一下投入產出比是可以理解的,不值得公眾大驚小怪或大加撻伐。當然,雖然“經濟賬單”顯示上學不劃算,但家長還是要尊重孩子的選擇,盡可能支持孩子完成學業。

  (曲征 山東濟南 中學教師)

  讀書並非“買賣”

  表面上看,如今部分大學畢業生似乎與沒讀大學的人在找工作、收入等方面沒多大區別,並且讀大學不菲的花銷也暫時回收無望。但是從長遠角度看,讀大學絕非“賠本買賣”,對國家、對個人都有重要意義。

  沒有強大的高等教育體系,何來高素質、高水平的人才,我國如何與世界強國競爭?讀書學習是提高個人素質的根本途徑,並不簡單地是找工作的“敲門磚”。上大學更重要在於接受人文熏陶,體會一種人生歷練,開闊眼界,更能養成良好的學習工作習慣、科學的思維方式和獨立健全的人格,使人終身受益,只是那並不立竿見影罷了。

  (王錫宏 四川樂山 公務員)

  可獨立完成學業

  “撿垃圾比讀書強”引發了一個現實的教育問題:父親如何教育子女?在很多發達國家,父親把孩子養到了18歲,就基本不再大包大攬孩子的生活。但按照我國傳統,孩子考上大學且求學意願強烈,父母如果有經濟能力卻不供其上大學,不僅對不起女兒,也有違為父之道。

  筆者倒是建議,玲玲可以和父親商量一下,不妨讓自己通過助學貸款、獲取優秀學生獎學金、勤工儉學等途徑,更加自立地去完成大學學業。這樣一來,不僅省去了金錢對比的煩惱,更能夠讓自己變得堅強,更好地面對今后的生活。

  (玫昆侖 湖北咸寧 公務員)

  反映社會期待

  玲玲父親和部分網友認為,上大學等於將血汗錢打了水漂,直白的話語道出的是一個關乎社會活力的大問題。“撿垃圾的每年都能賺兩三萬元,很多大學生出來都賺不到”之類的經驗判斷表明,一些人上大學后並沒有改變個人的經濟地位和社會名望。

  教育是個人實現社會流動的階梯,也是一個社會充滿生機活力的重要支撐。一個人在通往成功的主要途徑離不開其所受的教育和相關知識儲備。透過此案例,不難看出社會希望教育更好地承擔起階層流動的功能,切實改變或提升生活質量。當然,這需要一個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的保障機制。

  (朱四倍 河南信陽 大學教師)

(來源:經濟日報)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