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教育

成长远比评价更重要

孙 强

2014年12月17日10:08    来源:人民网-教育频道    手机看新闻

近日,教育部印发了《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

笔者认为:从政策导向来看,该《意见》更符合学生成长的特点,更能真实、全面地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学生参与相关活动的具体表现来反映学生的素质发展情况和个性特长,从而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具体化、过程化,使得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变得可考察,也更容易比较。这相对于过去只看结果,不重视过程的简单评价,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为了避免简单的一次性评价,《意见》还增加了时间和次数的考量,以此来观察评价学生参加公益活动的真实目的和想法。

无疑,这一意见,更为科学合理;这样的评价,也更加全面、真实、深刻,更体现学生成长的特点。

然而,我们也不能有所疑虑和担忧。

一方面,从大的方面看,学生的成长是一个很复杂、甚至是变动的过程,其中,也不乏成长中的挫折和错误,这样,如何更加完整地去评价学生是一个问题。过于量化的指标评价,有其优点,但弊端也很明显。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具体的、富有感情、意志的孩子,不是毫无生机的物品,他们的成长不是固化的,而是一个反复试错的过程,其中反映出来的品质如何评价?因此,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分为五个方面,是否能囊括学生成长的全部内容,是否全面反映学生在成长中表现出来的一些性格特征和意志特点是需要进一步考虑的。因为,一些优秀的品质,是难以评价的,而这对于学生将来的发展又是格外重要的。如坚毅,这个美国当年最时髦的教育概念,如何去培养,又如何去评价。

另一方面,如此细化的评价,会不会给学校、学生,甚至家长带来更多的负担和压力。常听到这样的新闻,孩子作业由家长代劳,大学生实习找单位盖章。如果,我们的评价带来的是更多的家长代劳,甚至是更多单位的“公章”,那么,全面综合地评价学生素质的初衷又会落空,甚至适得其反,产生一系列新的造假。那时,忙坏的,还是家长,而不是学生,失去了全面评价学生的意义。

因此,好的《意见》,真正落实,还需要考虑很多因素,避免被虚置,难以收到实效。要避免一些为了评价而评价的应付,避免为了评价而被迫参加各种活动,给学生带来新的负担。因此,笔者认为真正通过活动反映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特长,还需要细化一些具体情形,认真记录学生参与活动的细节和过程,从而真实地反映学生在参与活动过程中的行为。这种记录成长,远比评价更为重要。

(作者为哲学博士、教育学者)

(责编:贺迎春、熊旭)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