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8月25日北京电(申宁 实习生 白冰)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在今天由人民网主办的全国首届高校校长论坛上,北京语言大学校长崔希亮用一首古诗表达了在国际化过程中要保持中国大学个性的观点。
崔希亮提出,在国际化的大潮当中,保持住中国大学的个性,和国际化保持一定的距离,也是国际化题中应有之义。
崔希亮认为,高校国际化的标准可分为外在标准和内在标准。外在标准是有形、可观察、可量化的,如学生管理水平与招生管理水平、组织机构是否与国际一般大学一致、信息是否公开畅通、外教是否真正融入师资队伍等等。崔希亮强调,更核心的是不易量化的内在标准,如观念、视野和所处的大环境等。他表示,外在的、形式上的标准是容易接近的,但要做到内涵上的国际化有一定难度。
关于“高校国际化如何界定”这一问题,崔希亮认为,高校国际化不仅可以视为目标,通过让中国高校按照国际办学水准和指标来办学来实现,还可视为一种过程。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是一个必然过程,任何人都不能脱离世界,而必须要走国际化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