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团上海市奉贤区委邀优秀青年返乡

一线城市郊区为何难求学子回乡工作

2014年08月01日08:27    来源:中国青年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一线城市郊区为何难求学子回乡工作

  7月21日下午,在团上海市奉贤区委青年人才培养计划启动仪式上,前来参会的奉贤区委副书记袁晓林、奉贤区委组织部副部长苏军、奉贤区人社局党委书记吴梅除了参加例行会议外,还专门在会后邀请了一批来自985高校的奉贤籍学生代表、在奉务工青年、在奉创业青年等一起座谈聊天,“想听听这些优秀青年对家乡的建议,了解他们选择离开或留在奉贤的主要原因”。

  近年来,随着上海郊区经济的发展,以奉贤、嘉定为代表的郊区求贤若渴。以奉贤为例,这里每两年面向全国名校应届生招收储备人才,提供不低于11万元的年薪,并配租房补贴等。但在实际操作中,当地官员却发现,出台的好政策不易传到优秀青年的耳朵里,他们开始找原因、想办法,力邀优秀青年“回家工作”。

  外企就业、国外深造成年轻人就业“首选”

  几乎毫无准备,上海交通大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的大二学生姚家骏就被团奉贤区委约去同区委副书记等领导“聊天”。他没有事先准备讲稿,直接说出了自己的真心话,哪怕这话领导听起来未必顺耳。

  “我未来打算要么去欧美国家继续深造,要么留在国内像施耐德那样的大型跨国企业里。”姚家骏是土生土长的奉贤南桥镇人。南桥镇近年来发展迅猛,遍地都是设计精美的商品房,还有大型商场、超市,但这些都不足以留下小姚。

  这个从没跟领导聊过天的男孩,一边说着,一边为难地笑了笑,“我们奉贤好像没有什么跨国企业,适合我这种专业的人。”

  记者了解到,姚家骏的想法代表了大多数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选择。去年12月底,中国教育报刊社发布的《大学生蓝皮书》显示,当前大学毕业生择业首选是外资、合资企业,其次是党政机关、事业单位,薪酬福利和发展空间成为大学生择业时考虑的首要因素。

  与姚家骏一样,尽管眼看着家乡近年来快速发展,但中国人民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大三学生胡燕华还是“没想过回奉贤”。她的首选是谷歌公司,“我去美国的谷歌公司参观过,感觉很好”。

  胡燕华说,即使去不了谷歌,她可能也不会回奉贤,“可以待在北京,或者去上海市区,感觉奉贤没有我专业对口的工作。”

  由于紧挨着上海市区,奉贤发展的同时,不得不正视市区经济带来的人才虹吸效应。同样是在上海工作,更高端的人才大多会选择市区而非郊区。

  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研一学生徐咏雷道出了不少大学生的择业心声,“一看工作机会,哪里有机会就去哪里;二看感情,对哪里有感情就留在哪里。”

  地方政策为何“传不到”应届毕业生耳朵里

  实际上,年轻大学生所获得的就业信息远远不够。姚家骏不知道,奉贤也有身家数十亿的本土电气公司,可以让他尽情发挥创造力;胡燕华也不知道,她喜欢干的“舆情分析”工作,奉贤也有。只是,这些信息大学生基本都不知道。

  “以往,我们本地的优秀学生通过高考走出去后,一直到他们毕业,都不会再和家乡有多少深入地接触了。”团奉贤区委书记张征说,每年到了就业季,区里求贤若渴,却不知道上哪儿去找规划、经济、管理类的人才;而这个季节的名校学子也很忙乱,想当然地往大城市、大商圈涌,“本地的学子也不知道奉贤能给他们哪些机会。”

  今年暑假,通过团区委“奉献·奉贤——奉贤籍大学生暑期实践”项目,一批奉贤籍的名校学子终于找到了一个“了解家乡”的突破口。他们被专业对口、兴趣对口地安排到奉贤各家企事业单位和政府机关里,这让他们有了一个近距离观察家乡发展的机会。

  北京大学哲学硕士张美丹就是一个例子。她告诉记者,在回到家乡工作前,她对这个养育了自己20多年的小村落,几乎没有多少深入了解。回村后,她才渐渐发现,村里还有宅基地归并等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工程在进行中。

  现在,她已正式回乡,在庄行镇当了公务员。她的返乡,多少令身边的亲戚朋友有些诧异,“好不容易考了北大研究生,又回来干嘛?”但她本人却乐在其中,“你看我虽然是硕士,但真要做事,可能还不如一个学会计的中专生,需要在基层岗位更踏实地历练,而且回乡就业感觉有点自己当主人的意思,超有参与感。”

  基层招贤偏爱名校生

  奉贤区委组织部副部长苏军7月21日在与年轻人座谈聊天时,难掩激动之情。在他看来,有那么多优秀青年愿意跟区委领导对话,就已经很不错了。

  苏军从2005年开始从事组织部干部工作,他告诉记者,当时的干部文化结构其实“不太好”,“那时副处级以上后备干部,第一学历一般都是高中、中专,后来再在职进修。”

  “奉贤考取名校的学生很多,怎么都没有回来呢?”3年后,带着这个疑问,他与时任团区委书记一起找原因,“是不是学生出去以后,我们没有好好分析他们的需求,没与他们沟通家乡的发展?”

  基于这样的认知,2008年在上海市委组织部的大力支持下,旨在为奉贤“招贤纳士”的“奉献·奉贤”计划正式启动。但当时的情况是,奉贤区的在职干部里,仅有几名全国公开选拔来的干部是博士、硕士学历。

  为此,组织部和团委一起搞了“优秀青年知识分子培训班”,连办3年,每年40多人。只要是全日制本科毕业,不设工作年限和岗位的限制,全都可以参加。但3年下来,苏军还是不太满意,“名牌大学的学生实在太少了”。

  从去年开始,“奉献·奉贤”终于初见成效。一批来自北大、清华、复旦的优秀毕业生被充实到青年人才队伍中。再过两天,尝到甜头的区人社局将赴北大、清华、人大推介奉贤,为“储备人才库”招贤。

  奉贤区委副书记袁晓林在与青年的对话中,多次“一对一”为个别青年学生“把脉”——你的专业奉贤现在奇缺,欢迎回来;你适合去区委宣传部网信中心工作……

  对于姚家骏高呼要去的“施耐德”,虽然奉贤没有如此“高端”的机会,但袁晓林给他讲了一个意味深长的故事:“10多年前我去美国,见到一个在美国硅谷工作的奉贤同乡。问他为什么不回来,他说他学的东西中国没有——在一个指甲盖大小的金属片上安装数万条线路。这是电脑芯片,中国当时确实没有。但现在,这东西在中国已经不稀奇了。”(王烨捷 周凯)

(责编:郝孟佳、熊旭)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