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教育>>追寻红色记忆——首都大学生记者团山西行

太行巍然立 召我做先锋

2014年07月17日13:27        手机看新闻

此次首都大学生记者团于山西的纪念抗日采访集体活动中,一行人在太行山间反复穿梭,队伍排成一字型匀速行走,整齐的白色队服在北方喀斯特地貌特有的黄色风化岩映衬下,宛如一条白色的长龙,跨越了历史的长河,追随着1939年那支红色队伍的脚步。

北宋时代杰出的科学家沈括在太行山前写下“此乃昔日之海滨,今东距海已近千里。”现代地质研究已经证实了他的推断,在六亿年以前,太行山地区是一片汪洋大海,后来经过频繁的地壳运动和构造抬升作用,海水时进时退,气候温暖湿润,森林生长茂密。地壳活动最终形成了太行的阶梯状地貌,也为太行山区留下了丰富的煤炭资源。

行走在这片华北平原与黄土高原的分界地带,特殊的地质地貌形态也赋予了山间人特有的红色记忆。正如太行地质构造的规律,革命之火在陕北的黄土高原得以保存,在重峦叠嶂的太行山间则得以发展壮大,最终形成燎原之势走向华北,走向全中国。

不论是在板山革命根据地陡峭的山峰前伫立,还是在黄崖洞兵工厂那深切的河谷边行走,置身其间去追寻那一段红色的历史,“V型谷”和“山地夷平面”都有了超出地貌本身的意义。陡峭的山峰像是英勇的战士在向侵略者发出雄壮的怒吼,宽广幽长的河谷仿佛能够源源不断地为革命事业输送新的力量。太行东部陡峭,西部徐缓,正像是中国人民对待外敌同仇敌忾,对待同胞民主和谐,象征着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内涵。

在太行广袤的红色大地上,在革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涌现了无数革命志士,他们中有的人早年留学毅然回国参与科研工作,在黄崖洞中实现着灿烂的革命理想;有的人年纪轻轻便在战场上为了更加年轻的新中国出生入死,舍身跳崖不甘落入敌手,奉献了无悔的青春;还有的人已经年迈不能上战场,却在后方为了革命事业的明天燃烧自己生命的最后一分能量……巍巍太行,有着太多的故事。行走其间,我们感受到了它的召唤。今天的这条白龙,来自于祖国的五湖四海,我们读书在北京,但今天感悟在太行。在先辈的不懈努力下,国家已经度过了最为艰难的岁月,在改革开放全面发展的今天,我们新一代的青年同志、大学生队伍,甘于为祖国的明天奉献,也敢于做复兴之路上的先锋军。(中国地质大学 张博文)

(责编:杨晨(实习生)、熊旭)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