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教育>>追寻红色记忆——首都大学生记者团山西行

抗战老区的三原色

2014年07月17日13:14        手机看新闻

探寻八路军驻扎过的痕迹  王正博

在山西抗战老区有这样一幅神奇的景色,在广袤的黄土地上流淌着一条红色的血脉,孕育着一片浩瀚的绿色海洋。

傍晚,我们结束了一天的学习采访,红色的大巴车载着我们,奔驰在山路上,脑海中回想着今日的所见所闻:王家峪、盘山路、红星树,黄崖洞、石板房、兵工厂……这一切都在诉说着八路军抗日战争的故事。夕阳透过车窗,打在脸上,我索性抬头张望,映入眼帘的却是壮丽的景象——火红的太阳点燃了火红的晚霞,透出的余光映在远处青青郁郁的山上,绿色中包含着热情,红色中充满了希望;近处群山脚下是一片广阔的黄土地,茂盛的庄稼环抱着红色的村庄,红色的砖墙,红色的瓦,还有贴着红色窗花的红木窗。眼前的画面和脑海的记忆碰撞着,交融着,我突然仿佛提炼出了这抗日老区的三原色——黄、红、绿。

清晨,我们站在革命纪念地板山上,远眺八百里太行,壁立千仞,雾霭沉谷,树林森茂,花草丛生,聆听当年左权将军带领八路军战士为老百姓挖掘圣人泉的故事,细数可见的明堡、暗堡、指挥所遗址……碎石凌乱,英骨长眠,当年弹痕累累的山石早已风化不再,但左权将军的事迹却从未暗淡,一个家庭的命运和一个民族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到了一起,虽然左权的家庭因为抗日战争而支离破碎,但同样也因为抗日战争而千古流芳。午后,奔向黄崖洞,我们参观着眼前的遗址,聆听着讲解员的讲解,回想着昔日的场景。在吊桥天险处,一个叫做“崔振芳”的17岁少年让我们肃然起敬,当年在黄崖洞保卫战中,他只身固守在位于悬崖上的石砌工事里,虽然只是个司号员,但他先后投掷了120余枚手榴弹,炸死日寇数十人,最后因为一块炸飞的石块伤及喉咙牺牲。如此年轻果敢,置生死于度外,堪称我们当代大学生学习的榜样……

车依旧在行驶,穿梭于太行山间,斑驳,褶皱,粗糙的岩石匆匆而过,不由地使人对岁月心生敬畏。靠在车椅上,我心中不禁暗想:八年抗战,正是在这片黄土地上涌现了众多像左权、崔振芳一样的将士。他们用鲜血甚至是生命终究换来了我们今日和平的生活,而我们作为国家的未来,应当居安思危,祭奠先烈,牢记历史,铭记使命,付诸行动,在这片曾经被肉体和精神染红的黄土地上,播撒属于自己的青春,收获民族与国家未来的希望。(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张泽宇)

(责编:杨晨(实习生)、熊旭)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