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教育>>留学频道_教育频道_人民网_最权威的留学信息

“国际化”不等于懂洋文拿洋文凭

2014年07月16日14:16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 “国际化”的误读

本文系人民网独家发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如果我国出国留学者在国外没有培养独立人格,拥有自由思想,这和在国内读书没有多大差别。对于我国求学者来说,当前出国留学的基本价值,就是获得培养独立人格、自由思想的教育环境。

近年来,我国各级各类学校都在推进国际化,并把国际化作为基本战略。而观察学校正在推进的国际化,可以说,都只是概念上、形式上的国际化,在我国,国际化被严重误读。

比如,一谈起国际化人才,很多办学者,就想到要懂英语,要有海外“洋学历”。而其实,英语只是“工具”,掌握英语,而无国际化的视野,是不可能成为国际人才的。如果说懂英语就是国际人才,那美国的老农也是优秀的国际人才了。事实上,我国有蜚声国际、常年在海外生活的著名画家,却根本不懂外语,这并不影响其成为有国际影响力的人——因为他的生活,以及与画廊的合作,是有经纪人打理的。

把英语作为国际化人才的标志,误导了很多人。同样,把拥有海外学历者视为国际人才,也催生了洋文凭热,有的人也冲着这一点出国留学,所谓“镀金”。眼下,出国留学的“镀金”价值降低,可冲着文凭而留学的还大有人在。但文凭根本不能反映一个人的真实能力,如果我国出国留学者在国外没有培养独立人格,拥有自由思想,这和在国内读书没有多大差别。对于我国求学者来说,当前出国留学的基本价值,就是获得培养独立人格、自由思想的教育环境。

再比如,近年来,不少学校在引进国际教材、国际课程,还有的学校开设国际班,并把这些统称为国际化,可这并不是真正的国际化。观察国外教育,最大的特点是多元和个性,多元是指学校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程和求学模式选择,个性则是受教育结合自身的个性、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和成才模式。以此分析我国学校的国际化,很少看到多元和个性,最终还是一元、一个模式。

更进一步说,我国很多学校举办的国际班,根本就不是国际班,国外学校的国际班,是指招收全世界的学生来学习,而我国的国际班,则是留学预科,为国内学生出国留学服务,这没有带来学校办学的多元。而且,国际化的招生噱头,也继续国内的名校情结,号称有多少学生进国外顶级名校,这是从拿北大说事走向拿哈佛说事。学生从一个单一成才渠道走向另一个单一渠道。

为何会出现这样的误读?最根本的原因是,在对待国际化问题上,没有把准脉,我国学校要国际化,主要应该是办学制度的国际化—从全世界范围内看,办学取得成功的学校,都采取现代学校制度,这一制度是所有国家学校都可拿来即用的—而不是办学内容的所谓“国际化”。没有办学制度的国际化,引进国际化的教材、师资、课程,会出现两方面的问题,其一,引进的课程、教材和师资,因缺乏生存土壤而发生变异,花了大量人力物力,只制造引进政绩;其二,引进的教材、课程和师资,会引来各方质疑,包括是否对传统文化造成冲击,是否迷失自我。而如果引进国际化的办学制度,实行学校民主管理,在学校内建立教师会、家长会(或学生自治委员会),采用教材、开设课程,都由教师会决策,并听取家长(学生意见),那教材的选择、课程的开设,就能满足更多学生的需要,进而实行真正的“国际化”。

我国所有准备(或正在海外求学的)出国留学者,不论是选择国内学校的国际化,还是对待国外的教育,都必须有正确的国际化意识,不能被错误的国际化观念误导,在选择国内国际班时,要看其管理模式,是否做到国际化,包括尊重学生的个性,给学生自由成长的空间,这远比国际课程、教材重要得多,在海外求学时,不能追逐一纸文凭,以洋文凭来标榜自己是国际化人才,而应该培养国际人才必须具备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独立和自信。熊丙奇 著名教育学者 21 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来源:留学生杂志

 

(责编:唐超男(实习生)、熊旭)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