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国语大学校长 曹德明
亲爱的毕业生、亲爱的老师们:
大家好!
今天是2014届各位同学的重要日子。首先祝贺你们顺利完成学业,也借此机会感谢你们的老师、家人、朋友在多年陪伴中给予你们的关怀、指导和帮助。
你们是松江校区的第十届毕业生。常言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郁郁葱葱的校园美景,与你们青春蓬勃、昂扬向上的身影交相辉映,这四年来校园的一草一木,点滴发展都与你们有缘,见证了你们的成长。
相对于艰苦创业的开拓者,你们是让这座校园变得更有文化、更有活力的创造者。过去四年里,在学校和你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教学方式发生了变化,从原来的课堂讲习拓展到了社会实践、研讨式教学等多种方式,你们有了更多的选择;海外学习的比例不断提高,你们在上外收获到了两种文化背景的体验,学校也在国际化建设之路上不断前行;校园文化更加丰富,各种外语文化活动、社团活动、读书活动、志愿者活动异彩纷呈,体现了浓郁的上外特点和时代特色。更重要的是,这十年来,因为你我的共同参与,我们这座校园变得移步皆景,成为真正维系我们生命阶段的精神家园。你们发起的“热爱上外的99个理由”,中间的细节都是你们对这座校园的纪念;你们发起的“毕业生演唱会”、毕业大戏等毕业季系列活动,你们谱写的歌曲、拍摄的照片,让毕业时节不单成为你们离愁的迸发,也成为我们和你们惜惜话别的高潮,其间流淌的是你们对上外人这个身份的归属与铭记;而我们将图文的灯光点亮,为你们打开大门随时欢迎你们回来,让上外的讯息通过现代化通讯方式,与在外拼搏的你们悉心分享,这是因为母校永远会记得,你们在上外留下的故事,你们在外拼搏的辛苦,会记得你们一生上外人的身份。因为母校,与我们血脉相连。
母校,就是这样一个地方。你四年里与她朝夕相处,在日日的重复和埋汰中慢慢感知她的全部,你永远不满足于她给你提供的所有,却会因一丁点喜人之处就令你感到一丝自豪与骄傲;你在校时也许巴不得尽早离开奔赴下一程,而你真要远行时,还未离开,就已开始深深怀念。
从今天起,你们将进入一个新的人生阶段,需要你们投入更大的热情、毅力、努力和奉献。这两天你们也许已经听了足够多的叮咛和祝福。此时此刻,如果说是大学的最后一课,我想不必重复叮咛与祝福,而让我们追问前行的道路。
同学们,如果说我们培养的学生是要成为这个社会的精英,那么,我们的毕业生不应当仅仅满足于职业的进步而失去了对事业的执着,不应当满足于自我的快乐而失却了对集体的使命,不应当满足于技能的增进而丧失了对真理的追求,不应当满足于周遭的环境而错过了对世界的探索。优秀者前行的路途上,总会有一些问题萦绕他的脑海,也正是他对问题的追问才让他愈加成熟。
第一个问题是“这个世界会好吗”?面对这个世界的不如意,加上人生际遇和个人反省,我们也许会和国学大师梁漱溟一样,自问这个问题。走出校园,兴奋之余你会遭遇种种压力、困境甚至痛楚,会感觉到来自这个世界的善意,更多的却是挑战和挫折。这个世界远比校园的纯粹要来得复杂,也会比课本上的表述来得鲜活。人际间的冲突、不平等的待遇、不均衡的发展、猜疑、误解、贪婪、功利、霸道……这些事物不单单存在于人与人之间,也是不同社会、不同国家乃至不同文明间所表现的常有现象。这个世界的复杂性就在于,他永远在考验人们的智慧,让人们选择前行的道路。是随波逐流?还是迎难而上?面对种种压力、挫折、痛苦之后,我们能否战胜自己心中的恶,而以自我奉献去引领这个世界向着善的方向前行?这个问题有必然的答案,却更需要尽然的智慧,梁漱溟曾经这样自问自答,“任何事情到最后,结果必定都是好的。”这是一种祝福,也是一种追求。
第二个问题是“中国人能更现代化么”?70多年前,历史学者蒋廷黻在民族存亡之际,写下这个问题。他说,“近百年的中华民族根本只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人能近代化吗?能赶上西洋人吗?能利用科学和机械吗?能废除我们家族和家乡观念而组织一个近代的民族国家吗?能的话,我们民族的前途是光明的;不能的话,我们这个民族是没有前途的。”那个时代的“近代化”,放到今天被翻译成“现代化”。今天的中国日新月异,蓬勃发展,大国崛起,民族自信。然而,喜悦和风险并存,自豪与挑战并肩,世界一流的城市里还有含辛茹苦的底层生活,光鲜亮丽的物质生活中还有未曾现代化的思维行为,中国的现代化仍然在进程中。与人相处的平和,与社会相处的谦让,与自然相处的敬畏,是否真正成为每个国人的内心追求,我们的精神世界、思想、认识、行为又是否足够现代化,是否达到中国古代智慧所云的境界,我们要向世界传递一个怎样现代化的中国气派?这是一个中国梦的故事,也是一种实现中国梦所需要的实践。中国梦不只有追求,中国梦是我们这个民族百年来接力奋斗的过程,而这个百年的新一棒,已经传到具有多元文化体验的你们手上,实现现代国家的中国梦,正期冀你们的行动和回答。
第三个问题是“人的一生应当怎样度过”?这是个永恒之问,也是让我们每日反省和照亮人生的明灯。奥斯特洛夫斯基曾经这样回答: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致于因为虚度年华而痛悔,也不致于因为过去的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人生如何度过的问题,答案也许不尽相同,然而当我们在茫茫人世、日日细琐之际不忘思考这个问题,本身就已是对我们生命质量的反思与反省,我愿这个问题能够常常伴随大家的深夜,当你整理一日思绪,为来日储备能量之时,请你不忘追问自己活着的意义。
也许各位同学带着这些问题来到了上外,上外也许给你们的解答提供了一些角度。在未来实现你们人生价值的旅途中,当这些问题继续萦绕在你们脑海之中时,希望上外能为你们提供一种来自精神家园的力量。而我们也希望,你们对这些问题写下的答案,有一天传播回来,为你们的学弟学妹提供启迪,让上外能够有更多为后人解释这个问题的鲜活案例。
同学们,无论你是否仍然在思考这些问题,今天之后,你们中大多数人的身份就从学生转变为了校友。母校愿意静静守候在你们身后,欢迎你回来看看,或把成功的喜悦带给我们;或漫步校园,静坐观景,回味往日修学的情境;或重新埋头沉思,汲取力量。请记住,你们走多远,母校就会走多远;因为你们是上外人,你们无论走多远,母校都会和你们在一起。
最后,祝愿你们鹏程万里,健康幸福!既然选择了远方,就让我们风雨兼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