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的付出,今天画上了个句号。3年间,孩子的压力很大,我们家长能做的就是在饮食上为孩子做好服务,不给他造成心理上的压力。
我的家庭条件一般,孩子学习比较用功,因为他知道高考可能是他改变人生唯一的相对比较公平的机会。尽管社会上都说上了大学也不一定找到好的工作,但是在我看来,对于我们这样的家庭,如果没有高考,可能我们改变的机会可能更渺茫。我相信 ,孩子到大学里,会有自己的生活和观察,对他进入今后的社会有很大的帮助。我们已经对孩子提供不了更多的人生经验帮助。未来的大学生活,要靠他自己。
3年里,孩子没有去过省内外的一个风景区参观。在高考结束的假期这段时间,我会让孩子多出去转转,一方面缓解压力;另一方面也是让他看看学校外的风景,更加热爱生活。
记者手记:高考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6月8日下午5时,郑州九中考点,伴随着最后一门高考科目——外语的结束,河南72.4万名考生和全国939万名考生同步结束高考,下一步面对的是高考学校的选择。
高考前,江西宜春高三考生柳艳兵和他同学在客运班车上与持刀歹徒搏斗受伤,未能踏入考场,但他们的人生答卷让人们纷纷点赞。
面对“扶不扶”的社会困惑,面对歹徒砍人要不要站出来?“柳艳兵们”做出了自己的选择。这个选择也让他付出了进不了全国高考考场的代价。在社会各界对其点赞的同时,有人跳出来喊不能因为其见义勇为而破坏高考规则。听到这种喊声,不知是高兴是悲哀,还是无奈!
“当时车上没有其他人帮忙,结果让歹徒跑掉了”,这是柳艳兵的遗憾,更是同一车人的冷漠。如今,面对见义勇为的“考生”,有人对伸向柳艳兵“橄榄枝”有不同的声音可以理解。但如果我们的高考选择的都是高考机器人,对社会冷漠,没有温度,没有正义,那么我的社会、我们的祖国、我们的民族希望何在?在我国古代还有举孝廉的制度,如今的高考中多个特例又有何不可?
愿我们的社会多点宽容,多点正义!(人民网智泓 付永刚) 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