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家风家教是孩子道德启蒙 父母是第一任德育老师

2014年05月26日17:08    来源:钱江晚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家风家教是孩子的道德启蒙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德育老师

  前面一个周六,杭州下雨,但一点不影响浙江人文大讲堂的听众们,早早赶到浙江图书馆。

  作为“钱江晚报10000期”系列庆祝活动之一的这期浙江人文大讲堂,邀请的演讲嘉宾是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肖群忠。早到的听众,看到肖教授的演讲题目“道德智慧与人生幸福”,相互之间已经讨论开了。

  “现在风气是不好,老人摔倒了不敢扶。”

  边上一位阿姨,皱着眉头说:“现在不懂事的年轻人还真是挺多,车上看到老人不让座,低着头玩手机。”

  这期大讲堂的听众,有不少是退休的老人家,对这期的演讲主题很感兴趣。有位86岁的老爷爷,是在报纸上看到预告,专程赶来听的,讲座结束后还拉着肖教授探讨这个问题。

  肖教授说,他是一个人文学者,他所理解的人文学科,是以“人”及人类文化为研究对象,关注人的内心,旨在提升人的尊严和价值。“我们处在一个快速发展的经济与功利时代,对自身精神和灵魂的关怀好像普遍比较失落,所以想跟大家一起聊聊道德和幸福的话题。”他说,幸福生活离不开道德。

  这个社会不差钱

  就缺点德

  你幸福吗?有段时间,这个话题很火。

  “你幸福吗?”成为问题,本身可能就暗示了大家可能感觉本身并不太幸福。

  有一项研究认为,人均年收入超过37000元后,幸福指数的提高将不再依赖经济收入水平,人们更加关注精神层面的东西。

  目前,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排在全球第二,但是在“全球幸福指数报告”中,2012年中国的排名是212名,2013年是92名,有点提高。从这份报告里,我们得出一个结论:经济增长并不能直接带来人们的幸福。

  什么是幸福?

  哈佛大学有一门叫做《幸福》的公开课,这堂课给幸福的定义就两个词:快乐和意义,幸福应该是快乐和意义的结合。快乐是指物质需要的满足,意义则是精神需要的满足。现在我们物质生活条件不错,但大家还要问“你幸福吗?”有快乐但找不到意义,人还是不幸福。

  那什么能给人带来幸福呢?

  道德是幸福的重要条件。道德,“道”是规矩、规范;德是品质、人格,我们的幸福生活离不开道德。

  比如开车,中国每年有60万人因车祸而伤、6万人因车祸而死,车祸已经成为我国民众第四大死因。在我看来,车祸其实是人祸,人祸其实是德祸。

  良好的人际关系,也要由道德来维系。中国儒家道德讲“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父亲不像个父亲,儿子不像儿子,肯定乱套了。

  道德也让人获得一种心安理得的安身立命之感。比如现在的志愿者、义工,他们从对别人的服务与奉献中获得了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幸福。

  从国家的层面讲,道德也非常重要。“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所以我们国家现在要加强道德建设,在国际上树立礼仪之邦、文明大国的形象。大国竞争,光有科技、经济等硬实力是不够的,还要有道德的软实力。

  道德

  也是一种智慧

  智慧,应该是智商、情商和德商的统一。后两个概念是由两位美国学者提出来的,他们在20世纪90年代帮助美国的大型企业经理人和员工培养情商的过程中发现,虽然情商可以提高人的交际能力,但大多数情况下,不能帮助人区分“对”与“错”,让人避免做错事。所以他们有了“德商”的概念,提出一些普遍的价值观和道德原则。

  中国有两句话: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说的就是道德智慧,如何将理性、智能运用于为人处世之中去就是道德智慧。复旦大学投毒谋害同学案的案主,其智力能力不能说太低,否则考不上复旦,但是却去投毒害同学,那德商肯定是有问题的。

  道德智慧不同于科学智慧、艺术才能、管理能力,它是每个人应该拥有的人生智慧、生活智慧、人际智慧,安身立命之术。

  德智,首先是一种明辨是非的能力,一个人如果不懂善恶是非那就是糊涂蛋,善恶是非清楚,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这其实体现着你的价值观。

  第二,有德智的人,善识人、贵知己,比方对孩子的培养,是希望他做学问,还是去经商、管理,你帮孩子做规划的时候,你要考虑孩子是什么料,他自己也要自知;这点,对人际交往也非常重要,既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做到这两点,你在跟人交往的时候就能不卑不亢。

  最后一点就是识时势、知当务。简单说,一个人要分清什么事情应该先办,什么事情可以后办,要将道德智慧贯彻于生活当中去。举个例子,《孟子》里讲“男女授受不亲”,这是在日常生活中应该遵守的常道即“经”,但是当你嫂子掉河里了,你还顾忌男女授受不亲,那就是迂了。这时候就要“嫂溺援之以手”,这是“权”,一个人通权达变,就是一个有道德和生活智慧的人。

  所以人的最高境界就是应该是达到一个中庸的境界,时时刻刻做得很得体,很合适就很好,这就是我们讲的道德智慧。

  养生

  离不开养性、养德

  幸福生活离不开道德,那么生活当中如何提高道德智慧?

  首先一点,要好学崇知、尊重科学。有个成语概括得很好:利令智昏,很多上当受骗的事情怎么发生的?就是利令,则智昏,老想贪小便宜,所以才会被骗;更重要的就是一些重大的人生选择。社会上陷阱很多,没点道德智慧的话,会给人生带来非常大的负面影响。

  第二点,是以智求善,提高德商。要有一个正确的价值观,正确处理道义与利益、群体与个体、理想与现实、理性与欲望的关系,做出正确选择;要搞清自己扮演的角色,子女像个子女,师长有师长的范;安身立命,有自己的原则,独善其身、安之若素,这样就能达到心安情乐的精神状态。

  最后一点给大家的生活建议是,言说得当、行皆中矩。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道德智慧的最终落脚点就是言和行,言行得当,首先要心安、慎思、控情,万事尽从忙里错,一心须向静中安。

  现在养生节目很火,很多人都想养生,我觉得养生不养德,那是不行的。养心养德是给自己修的,不是给别人修的,最大的受益者是自己。现在不是有一句话说“穷得只剩钱了”吗?所以幸福的关键,还得有一个好的精神状态。

  父母

  是孩子的第一个德育老师

  说到道德,肯定会涉及到德育的问题,特别是小孩子的道德培养。

  古人讲,“养不教父之过”,在传统中国,教育孩子尤其是德育的任务主要是由家庭承担的,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的故事,都是母亲教育儿子的美谈。现在有学校了,父母依然是孩子在德育上的第一任老师。

  今年春节,中央电视台在《新闻联播》节目中推出了一档连续采访节目,让来自不同社会阶层的民众谈他们的“家风”,说他们的“家教”,家风、家教就是孩子最早的道德教育。

  孔夫子讲,在家能孝敬父母,在社会上好犯上作乱者鲜矣。

  说到这儿要和大家共勉,在座有很多爷爷奶奶,爷爷奶奶惯孙子,父子很容易闹矛盾,这是历史常态,希望爷爷奶奶们,自觉利用理性,不要惯孩子。给孙子当马骑,现在觉得是跟孩子亲密,在过去恰恰是没有家教的表现,上下尊卑有等、伦理有序,这个观念还是要有的。

  每一个家庭应该自觉搞好家风家教建设。小孩子的学习方式就是模仿,大人在家干什么,孩子都在模仿,你天天在那里读书习字,孩子就学习了,你天天打麻将孩子也学习。父母吵架的时候,最好躲着孩子,因为“以爱传递爱,以恨传递恨”。

  德育不是说大话、讲道理,身教比言教更重要,家长应该以身作则,注重家教的熏陶化育作用。另外重视家规的指导约束,家规也不是说出来,是做出来的。我的家规是女儿必须10点钟之前回家,这是我对女儿的要求,当然现在人忙碌,难免有应酬,加班也是没办法,如果10点之前回不来,你要告诉我在哪儿,在干什么,这就是儒家孝道讲的“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古代中国,很多家规具有惩戒性,现在主要立足于家风的正面引导。大家如果有兴趣,可以看看一本叫《家风》的书,这本书写的是八位国家领导人的家风,都是些真人真事。其中讲到,彭真在生病期间,他的女儿70多天在他爸的病房陪护,没有脱过衣服,其孝心孝行值得学习。

(责编:欧兴荣、熊旭)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