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数百名市区教科研名师上讲台——

北京17所普通初中“联姻”教科研新建优质校

2014年05月19日14:51    来源:人民网-教育频道    手机看新闻

人民网北京5月19日电 (记者 郝孟佳 熊旭)今年9月新学期,数百名“副教授”级以上的教学名师、命题专家将回归学校,走上初中讲台。这是5月16日,记者在17所普通初中校与市区教科研部门签约现场获悉的利好消息。

自20多所高校及社会力量机构支持140所普通小学体美特色,北京又将着力点放在普通初中上,以优秀教科研激活初中师资队伍建设、办学水平提高,建设新一批百姓家门口的优质初中,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教科研人员回归一线讲台——教师流动的新形式

市、区两级教科研部门对口支持初中校,这又是北京的创新之举。

与17所普通初中校“联姻”的教科研部门来自六城区,包括北京教育学院、北京教科院、东城研修学院、西城教育研修学院等11家单位,每家单位分别与1至3所普通初中校结对,北京教育学院附中、育英中学、三中、54中等成为首批受益学校。

据了解,市、区教科研人员约有800多名,他们大多有深厚的教科研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多年参与教材编写,组织干训师训,指导教师参加市区级乃至全国赛课,主持多项重点课题,有的还常年参与市区级考试命题。精湛的教育艺术、深厚的理论学养,他们素被人称为“老师的老师”。

长期以来,他们多是集中开展教研、培训;如今,他们中的优秀教师将回归学校一线,与自己所培训、指导的“学生老师们”一起,在初中讲台上并肩作战。

这一创新,标志着北京市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纵深推进,将教师流动和交流,特别是优质教师的交流,整体纳入到政府主导的市级统筹中,从全局盘活优秀师资,将市区两级的优质资源引入普通学校,直接带动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

教科研名师只有接地气,才能聚人气、有灵气。教研员回归一线、走上讲台,让教科研扎根一线,带动对口学校的学科团队坚守课堂的主阵地;更为重要的是,这也在“倒逼”教科研方式的创新——名师之“名”,不仅源于一线丰富的教学实践的滋养,源于校本化的实干创新,还来源于服务对象的信服和赞誉。

在北京教育学院的方案中,记者看到了由杨志成副院长担纲的26名教授、副教授、博士等组建的教学团队。他们将进入北京教育学院附属中学、北京教育学院附属丰台实验学校、朝阳区樱花实验学校,直接为学校“量身定制”办学规划,“保驾护航”办学全过程:制定学校整体发展与改进行动计划;为教师提供专业化的继续教育进修机会;成为北京教育学院教师发展基地校;组织和指导学校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改革、课程建设、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的研究和实践;进行科研和指导工作;进行课堂教学指导工作;组织和指导学校的学术活动。

“师徒结对”建校本教研团

据了解,参与单位外派教研员将直接在学校兼职担任某一学科的教师给学生授课,也可作为示范课,供本校和其他学校教师观摩学习。参与单位也可直接在学校以工作室的方式建立校本研修或培训基地,定期组织教师开展教研或研修活动,指导培养青年教师、骨干教师。

值得注意的是,支持单位还可把学校作为项目研究的实验基地或挂牌学校,将各类教育规划课题、研究项目引入学校,指导学校教师开展有关教育实践和理论研究。

北京教科院派出了8名中学高级教师组成的“豪华团队”,包括陶昌宏、荆林海2名特级教师,及王彤彦等5名市级学科带头人。新学期,他们将到海淀育英学校、北京三中任课,还将采用师徒结对方式,以“同课异构”、“微格教学”、“教学设计及说课”等多种方式同上研究课。此外,组建学科校本教研团队和跨学科教研团队,建立校本研究的新平台。

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和东城区教师研修学院安排部分学科骨干教师带班上课,并与学校青年教师结成师徒对子,以点带面。全体中学研修员建立定期下校指导计划,带课题下校,每学期参与学校备课、校本研修活动和深入课堂听课。

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拟派中学文化课9门学科室主任及初中教研员整体介入。教研员深入教学一线后,通过参与集体备课、听课,为学生开设学科专题讲座等方式,指导学科教师不断提升理念、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水平。教研员还会上示范课手把手指导学校教师,通过言传身教培养一批骨干教师,并通过这些骨干教师影响带动学校全体教师发展。教研员还会指导兴趣小组,开设选修课,帮助学生全面成长。

培养初中校自身带头人

“教科研部门和学校双方要务实合作,要充分发挥教研员队伍的专业引领作用,深入对口初中校,指导学校开展课程改革,参与初中校发展是推进综合改革,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实质性扩大的创新举措。”北京市委常委、教育工委书记苟仲文坦言,促进初中教育发展是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现实需求,是一项能让老百姓得实惠,满足老百姓对优质教育资源迫切需求的措施。

海淀教师进修学校参与对口支持的是北京科技大学附属中学和海淀教师进修学校附属中学。专家团队将帮助两所学校整体规划学校课程方案,进行课程建设。基于两所基地学校的需求,从学科教学切入,示范引领,深入研究学科本质和教学内容的核心价值,培养基地校教师学科本质理解力和学科教学能力。同时,引领学科团队关注教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形成符合基地校的行之有效的教研机制,提升基地校学科教研能力。

据介绍,培养学校自身带头人,是海淀教师进修学校关注基地校学科教师团队(教研组、备课组)建设的一项重要计划,也是建立基地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机制。所以,会选派教学管理干部深度参与,帮助学校规划和实施教育方案,加强学校教育教学管理。

为教研员专业发展打开空间

尽管教科研人员有着丰富的教科研理论和实践经验,然而,由于评定导向多向一线教师倾斜,他们在评定高级职称、特级教师时可能会有一定难度。

今年2月,北京市教委发布2014北京市特级教师评选工作通知。据评选细则,教研员参评特级教师,须在教学一线任教9年(含)以上(新兴特殊学科除外)。此外,教研员所指导的教师要获市级及以上教学评比一等奖,指导的教师论文在正式出版的期刊上发表;近5年内曾独立主持市级及以上科研课题,获得市级及以上教学成果奖或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或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参加过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的教材编写。

此次与17所对口初中校“联姻”,无疑也给教科研人员创造了深入一线的机会。他们能有更多机会在一线任教,在示范教学、听课、评课中指导教育教学,总结推广教改经验,在丰富的一线实践中取得新的业绩,为促进教科研人员的专业发展搭建了新平台。

■新闻内存

结对名单一览表

■记者观察

“北京新教育地图”频添新图景

近几个月,北京市频频亮出优质教育资源扩展的新举措,为“北京新教育地图”不断增添新图景:

开春,各区县在市级整体统筹下,出台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时间表和路线图,通过学区联盟、大校年级组制,以及教育集团、教育集群等多种方式,增加优质学位、扩展优质教育资源;

3月,优质高中名额分配新政推出。取消择校生、减招特长生,全市83所优质高中,拿出统招计划30%的名额,分配到区域内所有初中校。名额分配已从过去的点对点“扶贫式”,转变为“普惠制”投放,让更多的初中毕业生有机会享受优质高中教育。

4月30日,发布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办法,取消共建生,实行计划管理,并首次启用小学和初中入学两个信息服务平台,提供公开透明的入学通道。

5月6日,20所高校及社会力量机构对口支持140所普通小学体美特色发展项目启动。今年9月新学年,将有上百名体育明星、艺术名家成为学校的编外教师,每周到校授课10课时以上。

5月16日,首都医科大学与首都铁路卫生学校举行“护理专门人才一体化培养实验班”联合培养签约仪式,北京首创“不经高考读本科”的实验班由此诞生,为初三考生搭建“3+3+2”8年一贯制培养通道,将中职、高职、高校整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一系列教育综合改革新举,为促进基础教育高位均衡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彰显着北京市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坚实步伐——用扎实的行动,努力回应老百姓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迫切需求,让老百姓获得改革的最大红利。

5月16日,北京市再推创新之举——首次将市、区教科研部门与普通初中校结盟。今年9月新学年,来自11个市区级教科研部门的数百名“副教授级”以上的优秀教科研人员,将以一线教师的身份走进17所普通初中校,为学生们送去名师课堂。

这标志着北京市以优秀师资为突破,带动教师交流、流动迈出新的跨越。加大市级统筹,盘活整体布局,以优秀师资建设、课堂教学等内涵发展方式上,从根本上提升普通初中的软实力。

教科研部门和学校合作,在以往并不新鲜。比如,众所周知的听评课、名目繁多的各种培训等。这种模式要么时间短,研教双方难以深入交流;要么理论和实际相脱节,专家的指导和教师的实际教学难以紧密契合。有老师说,听了教科研专家高深的讲座“心动”,而真正回到自己的课堂上却又不知怎么“行动”。理论和实践成了两张皮。

此次教科研人员与学校的直接合作,正是要在“接地气”上切入新突破。笔者发现,此次合作有两点以往不曾有过:一是规模大。合作支持涉及北京市区两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近800人,规模之大前所未有。二是新模式。教研员们将真正进入课堂一线,任课、指导、培训,与一线教师直接零距离接触。他们有的来自一线,有的是多年从事教科研、培训,有的是历年考试命题专家,促使此次合作是一种“下沉式”深度对接——直接切入课堂教学、课程教材、教科研、考评等核心环节。正是在这种零距离对接中,教科研人员的教学培训才有了真实的现场、真切的对象、校本的基础,也才能实质性地带动学校软实力的提升。

而最终的落脚点,还在于促进义务教育高位优质均衡发展。在基础教育曾流行一个生动的比喻:高中、小学和初中,好比“铜头铁脚豆腐腰”。有学者指出,近年来,北京市“小升初”择校热问题,其根源就在于初中学校办学水平不均衡,这也是制约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薄弱环节。

硬件硬,“豆腐腰”还不算真正“硬”,真正的“硬”还在软实力建设上,其中的重点在师资,关键在人才。而此次市区教科研部门对口支持普通初中办学的新举,正是全力聚焦于人——这一最可宝贵的资源,着眼于优秀教师队伍建设这一根本,让市区名师直接到一线授课,与一线教学、学科教师、学校管理形成全方位的深度互动,带来学校内涵发展的深刻变化。

正如北京市委常委、市委教育工委书记苟仲文所说,推进这一合作,根本在“务实”,关键要“深入”。这意味着,受益于此的17所初中校老师们要善于抓住契机,向市区名师学习,在实干中促进自身专业发展;教科研人员更要重新审视自己的角色定位,从满足老百姓对优质教育渴望的紧迫性上去深思考,向长期扎根一线的教师学习,不断锤炼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方法,突破专业发展的瓶颈。

教师发展的共赢,必然打开学校发展的新局面。有理由相信,经过几年的推进,伴随师资实力的普遍增强,这些普通初中将成长为一批老百姓身边的好学校,让更多的学生及家长们享受更优质的教育公共服务。  

相关链接:

北京探索初中毕业“不经高考读本科”护理本科实验班

(责编:郝孟佳、熊旭)

相关专题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