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教育>>高考频道_教育频道_人民网_权威全面报道高考>>2014高考志愿填报胜经

更名合并迷人眼 三差招章二法来支招

2014年05月14日15:37        手机看新闻

 四、 快速筛选学校

高考志愿填报,说简单非常简单,只须知道9个字(即“凭实力、选学校、择专业”)、4个关键词(即“实力、选择、学校、专业”),凭想当然在高考志愿表上填写几个学校几个专业即可完事;可要说难也非常难,要做到将自己的高考竞争实力与所报考学校的竞争实力完美结合,就不是轻而易举、一朝一夕之事了。

(一)了解学校前世今生,避免低级错误。

为什么要了解高校的前世今生?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了解全国范围内风起云涌的高校合并更名潮。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高校合并大潮,是我国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高校一浪高过一浪的合并更名潮,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有那么多的高校热衷于更改校名呢?究其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解决棘手的生源问题无疑是不少高校更名的重要原因。由于把冶金、纺织、煤炭、矿业、船舶、粮食等院校改为理工、科技、工业、金融、工程、财经等大学,把某某地级市学院改成某某省(或大区)大学后,生源马上就红火起来,因学校冷门、偏僻而导致生源不足的尴尬局面也就很快得到了扭转。

举例来说,原武汉纺织工学院在鄂招收理科生352人,第一志愿填报的仅148人,其中达到分数线的才37人。该校更名为武汉科技学院后,招生大获成功。以河南为例,该校在河南的录取线大都保持在当地批次线30分以上,在河南的文理科投档线分别比批次线高出30分、23分。更改校名有如此的好处,且立竿见影,难怪众多高校乐此不疲。

高校合并更名后,虽然有些学校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向社会各界全面客观地介绍学校的情况,但是有些学校就不是这样了,他们只将学校“出彩”的方面展现出来,而将学校“失色”的东西隐藏起来,不予公开。如此一来,就对很多广大考生及家长造成了误导。请看一篇曾在网上传得沸沸扬扬的文章:“年4月,××交通大学与××医科大学及××财经学院合并,组建新的××交通大学。9月招生时,某些省份的招生报考指南上仍用原来的介绍,只字未提合并,只不过专业有了医学相关专业,当然大家也都没在意,报考了交大的理工类别,结果录取通知书下来,好多人却被调剂至医学专业。其中一部分同学刚到××医科大学就回去了,还有一些读了一两个月就走了,大部分人还是留了下来。××医科大学很破旧!简直无法形容!”

上述事例再次提醒我们:了解高校的前世今生,是考生和家长选择学校时的“必修课”。比如,他们往往一看到四川外语学院,就认为该院的所在地在四川成都,殊不知该院的所在地在重庆;一看到中国美术学院,就认为该院的所在地在北京,殊不知该院的所在地在浙江杭州……又如,他们往往一看到外交学院,就认为学生毕业后就业就去外交部;一看到中央司法警官学院,就认为毕业后就业就去司法部;一看到中央财经大学,就认为毕业后就业就去财政部殊不知这些都早已成为历史。外交学院毕业的学生,任何一个想进外交部的人都必须经过严格的中央公务员选拔考试。前些年,外交部还规定了几十所知名高校的毕业生为候选人员,而现在,其选拔对象已全部放开,全国所有的本科毕业生都可以自由选报。外交学院2009年的毕业生中,最终进入外交部的只有不足十人!诚然,这些院校有这些方面的特色专业,但很多院校在专业设置上都充分考虑了市场的需求,所以专业的覆盖面越来越广,不仅就业不一定是农业或师范或地矿行业,而且随着社会发展,即使是这些行业,其工作内涵和环境也不再等同于传统概念。

这里,固然有“校名”、“经验”“惹的祸”,但关键在于考生和家长对高校缺乏深入了解。磨刀不误砍柴工。报考志愿时,考生及家长不能只看校名,而应理性地对高校的方方面面做一番深入浅出的调查与了解。只有这样,才不会被“靓名”所蒙蔽、迷惑,也不会为图一时省事,而将十年寒窗的艰辛所得付之东流。

(二)识别高校优劣特色,把握内涵类别。

有些考生和家长选大学,往往不从识别高校的特色优劣着手,而就是习惯于望名生义选大学。某学校曾经在考生中做过一个调查,调查内容如下:你在选择一所大学时,是否了解这些内容:是否知道学校办学历史、学校是否属于“211工程”院校、学校的特色有哪些、是否了解学校的招生政策?能回答上一两个问题就算不错的了,而对于学校的特色、招生政策等知道的就很少很少了。这就说明一个问题:考生报考一所学校,往往更多地是从学校的名称、地理位置、录取分数甚至以往的名声上去决定的。也就是我们的考生很喜欢从一所大学的名称上去认识大学,即“望文生义”,而不是从学校的内涵上去了解学校。

选择学校,就要了解学校的概况,知道学校的综合实力,能够分出上下高低。可是一方面,不仅有一些不可预知的可变因素难以把握,就连全面了解学校情况也不易做到。更别说各学校之间的相互比较、分出优劣了。如何比较呢?要注意方法的科学性,资料的全面性、多样性、客观性,以及其可比性,也就是说对各种资料进行对比,必须具有可比的条件,符合对比的要求,不然不是没有意义,就是作用不大,甚至会有副作用。另一方面,如今是信息时代,各种资料满天飞,各种消息扑面而来,真伪难辨、对错不知。由于广大考生及家长不是专业人士,既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要想在不长的时间内了解情况并作出正确的选择,完成高考志愿填报,就需要掌握那些对高考志愿填报非常有用的可靠的信息资料。

那么,对学校进行相互比较、分出优劣需要哪些资料呢?

1.可信度、可用度非常高的学校资料。

客观、全面、公正、准确、可靠的资料,非权威部门和机构(即官方)发布的信息莫属。虽然我国官方没有发布全国高校的综合实力排名,但也不是一点有用的信息都没有,可用的信息如下:

(1)“985工程”高校(名单见资料附录)

“985工程”是我国政府为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而实施的建设工程。对于“985工程”高校名单尤其是一期名单,笔者认为不能简单地看待,因为我国官方对先后顺序的排列是非常讲究的,常常是在未作排名的情况下,在后面加上注明:排名不分先后,或以姓氏笔画为序。“985工程”高校名单没有在后面注明“排名不分先后”,同时排在前9位的就是官方明确指出的力争创办世界一流大学的高校,那么如此一来,这份名单就很有可能隐含着官方不露声色的某种排名。广大考生及家长可以将此作为我国第一层次高校综合性实力排名的参考之一(当然不能仅据此决定自己的高考志愿填报,因为决定报考的因素很多)。

(2)“211工程”高校(名单见资料附录)

“211工程”是我国自建国以来国家在高等教育领域进行的规模最大的重点建设工程,其含义为:面向21世纪,集中中央和地方各方面的力量,分期分批地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专业,到2000年左右在教育质量、科学研究、管理水平及办学效益等方面有较大提高,在教育改革方面有明显进展,力争在21世纪初有一批高等学校和学科、专业接近或达到国际一流大学的水平。

(3)教育部直属高校(名单见资料附录)

(4)中国科学院与工业和信息化部(以前归口在国防科工委)及国家民委所属重点高校。(名单见资料附录)

(5)具有教授或者副教授评审权的高等学校名单(名单见资料附录)

① 具有教授评审权的高等学校

② 具有副教授评审权的高等学校

(6)自主选拔录取试点高校(名单见资料附录)

自主选拔录取试点高校是教育部从2003年开始的高校招生录取改革的产物,因此可以说凡是进入自主选拔录取试点的高校,除了学校的综合实力非常强以外,学校的招生工作也是比较规范的,所以才被选入作为试点。广大考生及家长可以将此作为我国高校综合性实力排名的一个参考因素(当然也不能就此决定自己的高考志愿填报)。

(7)全国大学一级学科评估排名(见资料附录)

(8)全国大学的国家重点学科(见资料附录)

需要指出的是,全国大学一级学科排名和国家重点学科的分布情况对报考研究生作用非常大,只需“对号入座”就可以了,而对于高考生就不完全如此了。这是因为,全国大学一级学科排名和国家重点学科是根据研究生学科和专业目录做出的,而本科生的专业目录与研究生学科和专业目录相比有较大的不同,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故而不能简单地完全“对号入座”。

除此之外,如果广大考生及家长能够正确运用以下资料对学校加以分析、区别、比较,当然非常好,但是难度有点大。

(1)学校有多少国家重点学科、省市区重点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因为国家重点学科无论从师资力量、教学设备、教学水平、学科建设都是名列前茅的,实力非常强。

(2)学校教授、副教授数量。因为教授、副教授不仅有研究课题、带研究生,而且越来越多的学校规定,教授必须为本科生上课,这对本科生教育来说是好消息。因此,教授、副教授数量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校的科研实力和教育实力。

(3)学校设有多少博士点、硕士点及博士生、硕士生人数。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该校的学术能力和学术水平。

(4)是否设有研究生院,每年高水平的学术论文篇数多少。当然要考虑到基础学科的研究周期较长,论文数量相对会少些。

(5)毕业生社会认知度及毕业生就业率。

2.有一定可信度、可用度的资料。

客观、全面、公正、准确、可靠的资料,非权威部门和机构(即官方)发布的信息莫属,但由于权威部门和机构发布的可用信息有限,所以还需要将社会组织或个人(即非官方)发布的信息和有关专家、学者或有识人士所著、所编的高考志愿填报指导书籍作为补充。

(1)关于大学排名的资料。

我国由社会组织发布的中国大学综合排名及分类排名,影响力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当属《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发布的年度大学排行榜。该课题组组建于1992年,专事中国大学评价研究,自1993年起开始发表年度大学排行榜,至今已有20年,是我国研究中国大学评价课题时间最长的研究集体。国内另三家有影响的大学排行榜发布单位分别是:网大(始于2001年)、中国校友会(始于2003年)以及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和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联合完成的2006年以来的《××年大学评价报告》。

(2)“大学排行榜”可以作为择校参照吗?

尽管目前国内关于高校的排行榜很多,排名的依据和参照因素不尽相同,调查的范围大小不一,因此有些“大学排行榜”不免失之科学和客观,但对高考考生和家长来说,如果能够正确看待各种排行榜和理解它们的意义,对于填报志愿也有很大的帮助。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排行榜几乎都引用各所高校的科技论文在国际上的发表数量和引用次数作为大学实力的比较标准,从客观上反映出一所高校在自然科学领域的学术水平,却难以反映其哲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水平。同时,衡量一所大学的综合实力,仅从“学术水平”来评判是不够的,还必须包括师资力量、教学条件、办学经费、学生质量、学生就业情况等。教育部现任部长袁贵仁曾经建议,家长在为孩子择校时,“大学排名可以做适度参照,但不要光看大学排名,还要仔细考察所报考的专业”,这主要是由于“有的大学综合排名高,但是在某一专业上未必强,而有的大学某专业很强,但综合排名略后”。他建议,家长可以关注各大学高考咨询时的专业介绍。

考生在填报志愿时,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认真选择高校和专业,不要盲目崇拜大学排名的位次,而应根据自己的兴趣、喜好选择某些高校。不仅为你将来的学习提供一流的师资,更能让你有机会触摸到最前沿。毕竟,选择专业在某种程度上就是选择了未来的职业。

3.非常具有实用价值的报考资料。

(1)高校投档(录取)分排名——院校调档(录取)分数线

各省、市、区招办在投档过程中,将填报了该校志愿且成绩在批次线上的考生档案,按招投总分从高分到低分排序,按院校招生计划的一定比例进行第一志愿投档后,会自然形成院校调档最低成绩标准。每一所院校都有自己的调档分数线。这条线,各省市区招办和社会各界通常称之为投档分数线,院校则称之为调档或提档分数线。院校调档(录取)分数线主要由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实力以及诸多因素所决定。笔者认为,这是一份非常具有实用价值的选校资料,从某种角度来说,比学校综合实力排名的作用还要大。获取高校投档分排名的简便性。高校投档分排名的资料易于收集,几张报纸,加一份反映分数排名变动原因的表格,就可以搞定,真是简单、方便、实用。更何况我国权威部门和机构(即官方)至今尚未发布全国高校的综合实力排名。

(2)近3~5年心仪高校的录取分(录取最低分、最高分、平均分)。

备选学校一般不应少于20所。一般来讲,一所大学经过长期的建设和发展,在社会上以及广大考生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都是比较稳定的。大多数学校的录取分数也是比较稳定的。参考学校录取分数线,一要结合学校历年招生计划,二要结合本地历年一、二、三本线,三要注意考虑大小年、三角年的因素。考生应根据往年各院校的招生计划和录取分数线,认真分析自己可选择哪一层次的一所或几所学校。了解与掌握高校的历史录取资料,尤其是近3~5年来分专业的招生计划(人数),和分专业的录取最低分、最高分、平均分,是非常重要的。

(3)近3~5年各地各科类各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

该资料主要用于选择学校时分析学校的录取情况并预测学校录取最低分数线

如今,我国高校总数达到2300多所,要从这众多高校中挑选出那么几所甚至一所志愿学校来,同时还要使自己的成绩或排位与学校的录取分相匹配,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特别是有些高校在办学层次上都一样,如同是“211工程”和“985工程”院校,或都属于一般本科或专科类的院校,这时候怎么办呢?

具体落实到要选哪些大学时,在估计成绩能达到录取的前提下,再来选择哪些院校是自己喜欢的,因为每个人选择大学的角度都可能不同:要么是看中一所大学的名气,要么是看这所大学有没有自己喜欢的专业,要么是看大学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的角度,选择也就不同。这样就可以把大学的选择范围一步步缩小,如果不是这样又如何呢?

选择目标学校一般分为有目标方向的选择和无目标方向的选择两种,当然,不排除两种选择交织在一起。如刚开始是有目标方向的选择,在选择中处处碰壁,就变成无目标方向的选择了;又如刚开始是无目标方向的选择,在选择中处处随心,就变成有目标方向的选择了。不可否认,有目标方向的选择难度小一些,无目标方向的选择难度大一些。

1.有目标方向的快速筛选学校。

有些考生和家长在选择学校前已经有一定的方向,但每个人选择的角度都可能不同:要么是看中一所大学的名气,要么是看这所大学有没有自己喜欢的专业,要么是看大学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的角度,选择也就不同。

(1)以地域为目标方向的快选。

现在是改革开放的年代,实行的是市场经济,于是,市场经济发达的地方大家都愿意去,如北京、上海、天津、广州等地。其中,北京的学校最多,本科达58所,即便是一本文理类招生院校也只有30余所,按照“海选”学校的技巧,分别用三差法、招章法进行筛选,可能很快就只剩下5~10所了;再用预测校线的方法进行精选,并结合录取规则的制胜技巧,最后综合考虑确定1~2所或者3~5所即可。

(2)以学校为目标方向的快选。

以学校为目标方向实际上是以学校的类别为目标方向进行选择。如有些考生偏向报考财经类院校,有些考生偏向报考语言类院校,有些考生偏向报考政法类院校,有些考生偏向报考石化类院校,等等。大多数类别的院校都不太多,可能就是理工类院校特别多。报考本一批的考生比较好办,按照上面介绍的办法将其划分为3~4个层次,学校就不会多了。再按照“海选”学校的技巧,分别用三差法、招章法进行筛选,可能很快就只剩下5~10所了。再用预测校线的方法进行精选,并结合招生章程解析的制胜技巧,最后综合考虑确定1~2所或者3~5所。

(3)以专业为目标方向的快选。

许多专业经过一本、二本、三本的划分后,所开设的学校就不太多了。但是,也有些专业如英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开设的学校还有许多,尤其是二本的考生,怎么办?如希望报考英语专业,首先要考虑自己是侧重于语言类(专门)学校(如北外、上外、广外等)还是侧重综合类学校(如北大、复旦、南大、浙大等),或其他的学校。如希望报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首先要考虑自己是侧重于综合类学校如北大、复旦、南大、浙大等,还是侧重于理工类学校如清华、北航、哈工大、华科大等,或其他的学校。其次考虑地域的因素:你是侧重于直辖市、省会城市,还是其他?这样一来,可选的学校数量就会大大减少。所选学校如果不超过50所,就可按照“海选”学校的技巧,分别用三差法、招章法进行筛选。如所选学校超过50所,可参照下面的“无目标方向的快选”中的方法进行。

2.无目标方向的快速筛选学校。

有些考生和家长对选择学校完全没有目标方向,怎么办?报考本一批的考生比较好办,按照上面所介绍的划分为3~4个层次(或档次),学校就不会多了。报考本二批的考生,面对的学校总量上有600所左右,减去民办院校(在第三批次招生)和艺术、体育类院校,还剩500余所。对这500余所学校,最好先从地域的因素即省会城市或非省会城市进行选择,这样学校就会少很多了。再按照“海选”学校的技巧,先后用三差法、招章法进行筛选。

3.快速筛选学校的简便方法。

除了以上介绍的有目标方向和无目标方向的快速筛选学校的方法外,还有一个更简便的方法。许多考生除了对极个别的学校有所了解外,对大多数学校都不甚了了。可考生家长就不同了,他们对许多学校都有所了解。

4.“海选”学校的技巧之一——三差法。

顾名思义,所谓三差法,就是经过三次相减得出结果的方法。在介绍这个方法之前,需要先介绍另外两个笔者自创的名词——两线差和自分差。

所谓两线差,就是每年学校的最低录取分数线(简称校线)与各地(省、直辖市、自治区)每年所划定的某科类某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简称省线)之差。举例来说,2013年山东省第一批次的录取控制分数线文科570分、理科554分。山东大学2013年在鲁文科录取最低分620分,理科录取最低分632分。于是,山东大学文科的两线差就是50分(620-570);理科的两线差就是78分(632-554)。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在鲁文科录取最低分617分,理科录取最低分625分。于是,中国海洋大学文科的两线差就是47分(617-570);理科的两线差就是71分(625-554)。依此类推。

5.“海选”学校的技巧之二——招章法。

所谓招章法,举例来说:(1)某考生准备报考很显然,该所学校应淘汰。(2)某考生准备报考。很显然,该所学校应淘汰。(3)某考生的很显然,该所学校应淘汰。(4)某考生的很显然,该所学校应淘汰。(5)某考生的很显然,该所学校应淘汰。(6)某考生很显然,该所学校应淘汰。(7)某考生的高考总分较高,但有很显然,该所学校应淘汰。

需要说明的是,招章法不仅在“海选”学校时有用,在“精选”学校时也大有作用。至于在“海选”学校时,是先用“招章法”还是先用“三差法”,则无一定之规,但需要明确的是,二者都要用,不能只用一个方法。(张艺执)

来源:《2014高考志愿填报胜经》

 

 

(责编:刘霁(实习生)、熊旭)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