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6日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确定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任务措施,包括促进形成“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社会氛围,创新职业教育模式,扩大职业院校在专业设置和调整、人事管理、教师评聘、收入分配等方面的办学自主权;建立学分积累和转换制度,打通从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等。
过去10年来,在国家大力支持下,我国职业教育规模迅速增长,中职规模已与普高规模相当,高等职业教育也占半壁江山,但总体而言,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还不高,中考时进中职对不少考生来说是不得已的选择,而高考时未达本科线,则被认为是高考失败。即便近年来高职、中职的就业率高于本科、研究生,但主动选择职业教育的还不多。
对于提高职业教育的吸引力,我国政府和学校已想了不少办法,比如,设立中职国家助学金、对中职农村生实行免学费政策、为高职学生提供上升通道——高职到应用本科再到专业硕士直至博士,可成效并不大。
原因何在?源于未从根本打破让高职低人一等的制度。首先,我国各地的中高考录取,是把职业学校主体放在最后一个批次的,这给学生和家长的整体感觉是职业教育是差生才选择的学校,虽然教育部门注意到这一问题,把部分中职示范校放在中考提前批招生,在高考中也实行部分中职单招,可未对大局产生多大影响。其次,高等教育实行等级管理,让学历情结更浓,除招生分批次外,高校还分为985、211、公办本科、民办本科、高职高专,对应这样的等级管理,在就业中学历歧视现象严重。引人注目的是学历“查三代”现象,一个985高校的博士生,如果被查出原来是专升本读的本科,用人单位会把其第一学历作为“污点”而将其排除在笔试、面试名单之外。另外,不要说企业,就连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在招聘时,也一再提出高学历要求,把高学历与高级人才划等号。在这种环境中,职业教育的上升通道、价值也大打折扣——再怎么上升,还是不被尊重。
要促进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必须调整对职业教育的定位,不能将其作为一个层次,而应该作为一个类型,与普通教育平等发展,这才是现代职业教育观。这次国务院提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学分互认,其意图是实现平等发展,可笔者很担心,这会是单向认可,职教认可普通教育的学分,而普通教育并不认可或只象征性认可职教学分。在加拿大,高中根本不分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学校,而是把技术、职业教育课程作为高中生的自主选择课程,学生在校可选木工课、烹饪课、汽车维修等,高中毕业可进入职业学院,高中的技职课程为职业发展打下基础。
目前,职业教育不愁就业,表面上比普通教育更具前景,但前景恰是职教学生最担心的问题,他们的晋升、发展会处处受身份限制。而在职教发达的国家,劳动没有三六九等,行业、岗位的福利保障没多大差距。
这提醒我国在发展职业教育过程中,要通过制度改革来改变传统观念,推进职业教育发展。首先必须努力打破升学教育模式,不以升学作为教育的目的,而应该推进生活教育、平民教育、职业教育,将技术、职业教育作为受教育者的选择,并消除阻碍受教育者选择的障碍。其次,要推进职业教育学校建立现代治理结构,我国过去一段时间的职业教育发展,是行政计划推进的,规定压缩普高规模,扩大中职规模,这不是政策引导、学校自主办学、受教育者自主选择的结果,由于一些学生是出于无奈而读中职,有的中职举办者追求的是如何利用国家优惠政策牟利,导致部分中职教育空心化,甚至还有的中职打着职教旗号办普高。
所以,新一轮促进现代职业教育,需要政府采取现代治理的方式,要聚焦制度改革,给职业教育平等的发展空间,至于学校如何办学,应按管办评分离的原则,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如此,学校方可根据社会需要开设专业、课程,探索适合本校的人才培养模式。职教的地位和办学质量才能得到提升,给受教育者提供多元选择、多元成才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