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中国美术学院2014年本科招生考试中,报考图像与媒体艺术类的考生发现考的内容不再是以往考生“训练有素”的彩色静物,而换成了彩色头像,考生必须根据现场的模特创作。一些“临阵磨枪”的考生大呼“坑爹”,因为没有两三年的系统学习,画好一个人的头像是不可能的。美院在考试中这一小小“变招”,便将一些靠“突击”和“死记硬背”的学生挡在了“门外”。
每年艺考大军浩浩荡荡,其中不乏靠艺术特长“曲线救国”的考生,这些考生一般依赖几个月或一年的“模式化训练”来突击艺考。近年来,艺考路已越来越难走,文化成绩的门槛不断提高,各艺术院校也纷纷出招斗法“艺考投机”,“半路出家”的艺考生还能走多远?
现象:
“半路出家”艺考生陷入模式化
奔着中国美术学院的盛名,17岁的娄底考生罗莉去年7月独自来到了杭州,开始了为期数月的美术课程考前突击。她坦言:“这可以说是我第一次开始接触美术,在此之前,我甚至还不知道铅笔有软硬之分。”从罗莉的话中,便可得知她是众多走艺考“捷径”考生中的一员。
来之前,罗莉仔细对比了网络上的一些信息,选择了一家名为“老鹰画室”的培训机构。根据她事先搜集到的资料,培训机构的老师大多有着国美、央美等老牌美术院校的毕业背景,教学课程也全部围绕考试内容展开。到了培训机构,她才发现,班里像她这样“半路出家”开始美术绘画学习的占了绝大多数。
罗莉参加的是校考班学习,学费一期从7月份开始到来年的校考结束,一共需要27000元,吃住都在学校。“培训班里课堂上反复绘画的是静物和风景,大家一般做的也是这方面的练习,一期学习下来,同学们的水平大体相当。”
在罗莉选择攻关美术前,全家人在一起费了一番思考。经过比较后,他们发现,美术专业招的人数多,相对好考。据省教育考试院公布的数据,我省2013年共有22162名考生报名参加美术统考,比上一年增加了920人,是艺考中的“大头”。
许多“半路出家”的艺考生会首选文学编导、播音主持、表演、摄影、书法、模特空乘等这些可以进行突击,短、平、快的专业。而乐器、舞蹈等音乐类专业,需要很扎实的基础,很难速成,考生一般不敢选择。
思考:
“流水线”培训扼杀创造力
记者采访发现,“裸考”的艺考生少之甚少,艺考生们几乎全上过各种各样的培训班。湖南某高校艺术教师周老师透露,许多培训班为了应对考试,多年来形成了一个模式化的套路,学生就像是工厂流水线上的产品,只按照培训班的统一套路、统一方式来学习,这种“速成艺考”完全扼杀了学生本来的创造力、想象力。
以美术考试为例,美术考试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素描、速写和色彩。许多考前突击的考生甚至有通过默写,将平时练习最多的某一类画的模样照搬出来。一般画室会将应试技巧教给学生,考生便依照这样的套路练上几个月。
模式化考试令艺术含金量大打折扣,也让许多高校陷入招生的窘境。重庆大学电影学院考官就发现,许多学生受艺考班教授的“小品要有冲突”这一理念的影响,考生演小品时,动不动就哭和闹,模式化的表演,失去了灵性。而中国美院这一次的考试变化正是针对这类考生设置,该校招生办主任李都金说:“彩色静物考了十年,许多培训机构把培训搞得很僵化,这次的考试内容调整就是要打破应试考试的弊端,因为彩色头像对考生艺术感知力的要求远远高于静物,不是靠几个月的‘临阵磨枪’就能够顺利完成的。”
建议:
不要为升学盲目选择艺考
“不论是从小热爱艺术,走上艺术学习道路,还是为了文凭走艺考捷径,都意味着需要比同龄人付出更多的艰辛。”艺考生刘乐的妈妈一路陪伴女儿考试,对此十分感慨。不单平时专业练习时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在联考开始后,每天早上5时起床更是常事,为获得更大的选择空间报考多所院校,在考场之间来回奔波。“我已经结束了六所学校的校考,这两天气温低,但舞蹈生也只能穿件单衣,声乐生则需穿着笨重的礼服,器乐生还得兼顾演奏器械,这其中的辛苦,没有参与过其中的人是很难体会到的。”刘乐刚考完一所学校的校考,提着大提琴的她,头上刘海还被渗出的汗水凝在额前。
“不要盲目跟风选择艺考,没有扎实的基本功在艺术道路上肯定走不远。”专家提醒,随着艺考生人数逐年递增,非热门的艺术专业学生过于饱和,学生的就业面临很大压力。
湖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李毅松表示,那些为了考试而考试的学生,哪怕获得了在大学里学习的机会,也会很难适应教学内容。(记者 徐媛 实习生 张云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