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2月18日电(记者 贺迎春)备受关注的“复旦大学投毒案”今日一审判决,被告人林森浩犯故意杀人罪被判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这当然是偶发事件,是极个别的事件,但是不能因为是偶发事件,是极个别事件,就不去反思。”教育部前发言人、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对记者表示。
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指控,被告人林森浩与被害人黄洋于2010年9月分别进入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攻读相关医学硕士专业,林森浩因琐事与被害人黄洋不和,竟采用投毒方法故意杀害黄洋并致黄洋死亡,手段残忍,社会危害极大,其行为已构成故意杀人罪,提请对林森浩依法予以严惩。
“最值得我们反思的是,我们在对学生进行智力教育的同时,如何进行思想教育。”王旭明认为:“以往我们更注重高大全这样的典型引路,缺乏一般人所需要的心理教育与底线教育;我们注重英雄主义教育,这当然重要,但是更应该重视公民教育、平民教育。”
“什么叫底线教育?就是我可能成不了英雄,成不了榜样,但我可以成为一个遵纪守法的公民;我可能成不了名,但不能因此堕落为犯罪。”王旭明说。
王旭明指出,“最根本的,在思想道德和政治课里,要丰富内容,要更加接近学生实际和他们的心理诉求。我们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因此要抓住课堂这个渠道来进行这方面的教育。”
在王旭明看来,象“复旦大学投毒案”这样的恶性事件,虽是偶发,但绝不是最后一例。对待类似案件,一要积极防范,另外还要有效处理。有效处理就包括,任何一所学校发生这样的事情,都要积极面对。“比较遗憾,几乎所有学校发生这类事件,都采取捂着,拒绝外界采访的态度,或者用冷冰冰的官方语言回复,这是不妥当的。应该做的是公开回应公众,善意表达情感。”王旭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