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三十六中全体教职工在校长韩俊恒的领导下,坚持“为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的办学思想,凝神聚力,潜心奋斗,各项工作取得巨大成就,得到了上级领导、社会各界的肯定和一致赞誉,获得了“素质教育先进学校、德育示范学校、市级绿色学校、义务教育先进学校、呼和浩特市文明单位、义务教育示范学校、内蒙古百姓口碑金奖单位、平安创建综合治理先进学校”等诸多荣誉称号。
德育为先 形式多样
狠抓养成教育是三十六中德育的一大特色。学校从常规教育入手,以“学会做人”作为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通过对初一新生和家长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培训,促使学生从入学起就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校注重多样性的德育实践,通过主题班会、朗诵比赛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教育。学校还坚持对学生进行学法、守法、护法教育,聘请法制副校长,定期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专题讲座,提高了学生的法律意识。
为发挥校园环境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学校将教室、走廊设计成“道德文化长廊”,悬挂名人名言或学生书画作品,教室门前有警句格言宣传牌,各班设立图书角,做到“花木有声,墙壁说话”,丰富了德育形式。
深化教研 培养骨干
近年来,学校加大校本培训力度,注重建设学研型团队,积极鼓励和支持教师承担各级各类教育科研课题,参加各级各类教学评比活动,培养出一大批青年骨干,在全校89名任课教师中,有自治区级学科带头人2人、教学能手1人;呼市级学科带头人5人、教学能手12人;赛罕区级学科带头人11人、教学能手14人;国家级、自治区级和市级教学大赛获奖者和教学新秀共31人。2011年5月,孟亚飞等5位教师被评为赛罕区教学能手。其中,孟亚飞、郭红霞和柴烨被评为赛罕区优秀教学能手,同年被评为呼市级教学能手。
成立教研课题研究机构——课堂教学校本研究会,使学校的校本教研进一步规范化、专业化。2011年开展了“提高学生自觉、自学、自理能力”课题研究,在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方面取得了明显效果。
学校注重“高效课堂”的构建,在制度上对课堂教学进行严格要求。学校党、政、工、团领导经常深入教学第一线,检查工作目标落实情况。制定了领导干部听课制度,要求所有干部深入课堂,每周听4节课,随时跟进课堂教学,教导处按月检查教学计划的落实,从而有效地保证了课堂效率的提升。
素质教育 丰富多彩
为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热情,丰富学习课外英语的形式,学校开办了剑桥英语国际班(内蒙古首家剑桥英语实验基地),率先引入剑桥英语教材,为推进呼和浩特市英语教学改革发挥积极作用,也为学生课外学习英语提供了优良的条件。
课外兴趣小组,是三十六中学推进素质教育的又一道亮丽风景。学校根据教师自身特长和学生需求,成立多个课外兴趣小组,积极开展丰富多彩、富有特色的课外活动。
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每年坚持开展文艺节、运动会、篮球比赛、演讲比赛、书画比赛、摄影比赛等,并启动了师生阳光健身活动。不仅如此,学校还把素质教育延伸到校园文化、班级文化、班会上,努力探索素质教育的渗透方式,建立了课外《文化讲堂》,用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对学生思想上的教育和熏陶,营造了浓厚的校园文化气氛。
流金岁月已往矣,老树春深更著花。呼和浩特第三十六中学将高举素质教育的旗帜,秉承以人为本的教育宗旨,满载着辉煌与荣誉,走向教育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