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教育>>教育书屋

继承中华民族重视习惯养成的优良传统

孙云晓

2014年01月16日14:41        手机看新闻

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有很多培养习惯的好思想、好方法、好规范。在习惯的培养中,我特别希望大家能重视、继承这些优良传统。

宋代的教育家朱熹,被称为孔子之后的又一大儒。他专门写了《童蒙须知》,论述的就是儿童的习惯培养。书中这样写道:

“大抵为人,先要身体端正。自冠巾、衣服、鞋袜,皆须收拾爱护,常令洁净整齐。”

“凡脱衣服,必整齐折叠箧(qiè音切,即小箱子)中。勿令散乱顿放,则不为尘埃杂秽所污,仍易于寻取,不致散失。著衣既久,则不免垢腻,须要勤勤洗浣(huàn音焕)。破绽,则补缀(zhuì音坠)之。 ”

“凡为人子弟,当洒扫居处之地,拂拭几案,当令洁净。文字笔砚,百凡器用,皆当严肃整齐,顿放有常处。取用既毕,复置元所。”

衣服脱下来,要放在固定的位置,这是一件小事,但要真正做到做好则并不容易。比方说,孩子早上起来,大叫:“我的袜子呢?我的鞋子呢?”每天早上都在找袜子,找了半天也找不着。这就是不良的习惯。

作为我们的子课题学校之一的北京府学小学的老校长李熟熙非常用心。他对学生有一个非常具体的要求:凡是我们学校的学生,每个人上学期间,要有两双袜子,每天回家要洗袜子。第二天要穿一双干净的袜子上学。

每天洗袜子,要穿一双干净的袜子上学——这看似一个简单的要求,对一个小学生意味着什么?

穿着一双干净的袜子上学,不仅脚丫子很舒服,还有一种面对新开始的愉悦,对新的一天,新的生活的向往。而且洗袜子能养成劳动的习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孩子年龄越小,我们提出的要求就要越具体。

有一次,府学小学组织学生去亚运村玩,其中一项是跳蹦蹦床。别的学校学生一脱鞋,臭气熏天。可是,府学小学的学生脱了鞋,却闻不到一点儿异味。这让管理人员大为感动,特别欢迎府学小学的学生。这就是行为习惯的差异。

北京实验一小的一位老师,对学生有个要求,写字之前要洗手,把手洗干净了,才能看书写字。我觉得这也很有意义。小孩子总喜欢用手东抓西抓,脏乎乎地马上又拿起笔写字,本子上污迹很多,这就是不良习惯。要求先洗手,从心理学上来讲,洗手的过程就是一个心理准备的过程:我要写作业了,写作业是一个很神圣的事情,我要把手洗干净了,才能好好写作业。

总之,幼儿园和小学是一个人养成习惯的最佳时期,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个关键期。

来源: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责编:李  卓(实习生)、熊旭)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