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教育>>公务员考试频道_教育频道_人民网

2015北京公务员考试行测:巧解真假话问题

2014年12月10日09:50        手机看新闻

在直言命题中,涉及真假话的问题,最传统的方法便是假设法。假设法针对矛盾题型可以解出来,但是有一类题型,使用该法却行不通,即上反对关系的题型。反对关系相对于矛盾的题型来说,解题步骤复杂得多,很多考生都弄不清楚,很是头疼。中公教育专家指出,反对关系题型比矛盾题型能更加快速准确地找出答案。当然,这个前提是需要大家掌握反对关系的选题技巧。

技巧:反对关系最终的情况一定为“所有是”或者“所有非”。

真假话的题,题型往往很固定,给出几句话,其中只有一句为真,或者只有一句为假。而反对关系中形成的互斥只有在最极端(所有)的情况下才能刚好成为只有一真(下反对)或者只有一假(上反对)。因而,反对关系的真假话,最终的真实情况是“所有是”或者“所有非”。

判定:要确定到底为“所有是”或“所有非”,则看反对关系之外剩下的话。

1、什么是剩下的话?

涉及反对关系的真假话问题,题型中往往只有三句话,其中两句形成反对关系,而最终会剩下一句话,即为剩下的话。

2、如何运用?

(1)当题型为上反对关系时,若剩下的话为肯定语气,则最终的真实情况为“所有是”;若剩下的话为否定语气,则最终的真实情况为“所有非”。

【例1】上反对

关于一个班的英语六级通过情况有如下陈述:

(1)班长通过了英语六级考试

(2)该班所有人都通过了英语六级考试

(3)该班没有人通过英语六级考试

经过详细调查,发现上述断定有两个是真的,那么这班的英语六级通过情况到底是怎么样的?

A.班长没有通过英语六级考试

B.所有的人都没有通过英语六级考试

C.有些人没有通过英语六级考试

D.有些人通过了英语六级考试

【答案】D。中公解析:由题干可知,两句为真,则必定只有一假,通过对三句话的分析,可知(2)与(3)句形成上反对关系,则需要看第(1)句话。(1)是班长通过考试,此为一个肯定语气,那么最终的情况就应该为“所有是”,该班所有同学都通过了考试。观察选项,所有人都过了,因而选D。

(2)当题型为下反对关系式,若剩下的话为肯定语气,则最终真实情况为“所有非”;若剩下的话为否定语气,则最终的真实情况为“所有是”。

【例2】下反对

某单位共有20名工作人员:(1)有人是本科学历;(2)单位的负责人不是本科学历;(3)有人不是本科学历,上述三个判断中只有一个是真的。

以下哪项正确表示了该单位具有本科学历的工作人员的人数?

A.20个人都是本科学历

B.只有1个人是本科学历

C.20个人都不是本科学历

D.只有1个人不是本科学历

【答案】A。中公解析:由题可知,(1)句与(3)句话形成下反对,必有一真,需要观察第(2)句话,(2)句为负责人不是本科学历,此话为否定语气,因而最终真实情况便为“所有是”,即所有人都是本科学历,观察选项即为A。

来源:中公教育

(责编:温明慧(实习生)、熊旭)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